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宗元有一篇散文《种树郭橐驼传》,用寓言的形式进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养人如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顺应树的天性,树木才能长得高大茂盛。  相似文献   

2.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面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联系一下初中学过的《捕蛇说》,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结尾处点明写作目的,进而看出作并不一定是真的见过或知道捕蛇、郭橐驼这样的人物,这只不过是一种“寓言式”的创作风格。作这种创作思想很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相似文献   

4.
寓言能通过简单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诸子散文中得到广泛运用。孔子作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经常被诸子用在寓言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在墨家的寓言中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道家的寓言中是道家思想的寄托者,在法家的寓言中则成为以严刑峻法来治国的法家代表。这种现象和时代背景有关,也和诸子异彩纷呈的复杂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5.
庄子及其后学常常结合当时的精怪传说创造一些寓言作为自己的论据。道家学派对精怪现象采取相对崇信的态度,这与道家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是有关的。精怪观念与远古传说的合流对这一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写下了《种树郭橐驼传》,这篇作品是寓言和政论色彩浓厚的传记文,当我们行走在作者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及作者同情百姓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的字里行间的时候,却能感受到行文的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本文在超越一般传记文学形式的同时,也超越了寓言的藩篱,在简  相似文献   

7.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简称“言意之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代表者庄子,用寓言阐述“道在意外”。“意在言外”的道家哲学思想。这与中国其他美学学说,“空白”、“文外之旨”说等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任职于长安,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与其说此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篇寓言。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在大谈种树者郭橐驼的养树之术,实则写出了为官之术、养民之术。上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再三咀嚼,觉得文章不只是评议了为官与养民,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能给我们当代人更多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中国寓言阅读教学中的简单化、随意化、大众化等问题,通过对“寓言的故事情节”“寓意的多元理解”“道家思想与寓言”等课题进行分层研析,在增强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体悟寓言文化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写下了《种树郭橐驼传》.这篇作品是寓言和政论色彩浓厚的传记文,当我们行走在作者指摘中庸吏治的扰民伤民及作者同情百姓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的字里行间的时候.却能感受到行文的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本文在超越一般传记文学形式的同时.也超越了寓言的藩篱,在简沽生动、婉约多飙的文巾品味着超然洒脱的形象美、平凡...  相似文献   

11.
周凤林 《上海教育》2010,(21):53-54
唐代柳宗元著有一篇寓言《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技艺精湛。有人向他请教,他回答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体裁:三位一体《种树郭橐驼传》题目称为“传”,体裁自然属人物传记,然此文并非一般的人物传记,而是融传记、寓言、政论为一体的一篇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二册第六单元)的篇目。这篇文章题目为“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强烈讽谏色彩的寓言。对这篇教材的处理,一般来说,就是在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明确寓意。作者以虚构的种树能手郭橐驼的植树经验作类比,告诫为官者,养人犹如养树,应该“致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即治民;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及改革政治的愿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这篇课文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共性教学走向个性教学的过程。《种树郭橐驼传》属略读课文,在基本完成文字疏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寓言,可以分为哲理寓言和讽刺寓言两大类。关于哲理寓言,评论的文章很多,而触及讽刺寓言的文字却很少,即便有所涉猎也往往包括在阐述其哲学思想的内容里。笔者认为,作为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庄子,在大力宣扬“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同时,又以犀利的笔锋对黑暗的现实进行辛辣的嘲讽。如果说哲理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述,那么讽刺寓言便是庄子政治思想的艺术体现。他面向冷酷的社会,正视痛苦的人生,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露社会的罪恶、官场的虚伪、世风的龌  相似文献   

16.
“树木”与“树人”怀宁县清河旨田小学吴良伦唐人柳宗元一生写过不少脍炙人口、警醒世人的寓言,《种树郭橐驼传》就是其中的一篇。郭橐驼栽种的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人请教于他,他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  相似文献   

17.
《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尽管生活时代、社会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庄子、韩非的寓言在情感内容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既饱含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郁结,又有启人深思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有大量的寓言,其中有的寓言衍生于神话,有的则直接可以看作是神话,《庄子》当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神话的内容。同时《庄子》将神话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比较彻底地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思维模式,其充满理性思维的神话式寓言,洒脱而清晰地表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20.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改革弊政。但再渎《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