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探讨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度量模式,并定量地评价出青海省技术进步的水平与经济效益,找出差距,进行发展预测,对于今后提高我省经济效益和选择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技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衡量公交企业当前自身调度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并为其今后智能化升级方向提供指导准则,结合人工智能理论和公交智能调度技术的要求分析公交调度智能化的内涵,运用文献分析法初步选定公交调度技术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再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法定量筛选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包含智能感知、智能思维、智能行为3个维度共15个测量指标的公交调度技术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得出结论:公交调度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验证了理论假设模型;智能感知、智能思维、智能行为3个维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公交调度智能化的发展应同时考虑此3个维度的相关因素;公交调度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其中智能感知的评价相对于其他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谷斌 《情报杂志》2007,26(10):24-26
从创新信息服务评价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SERVQUAL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服务期望与服务感知间的差距,来对创新信息服务的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同时给出了SERVQUAL方法在应用于创新信息服务评价时应采取的相应指标体系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崔杰  李冬梅 《情报杂志》2008,27(3):19-21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绩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该指标体系对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绩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晓峰 《科研管理》1996,17(6):8-12
从我国统计工作科学水平渐次提高的过程考察,统计实践活动是科技进步能够较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并逐步体现为一种由科技进步带动统计生产力变革的发展类型。作者在这里提出了统计科技进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系统性观点,阐述了统计工作技术创新发展的观点。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探讨了统计生产力和统计科技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汪新凡 《情报科学》2006,24(12):1845-1848
搜索引擎性能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给出搜索引擎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搜索引擎性能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不是社会生产力,而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传统上人们对生产力的理解有一个重大失误,这就是无视自然生产力,把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基础,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文明的建设呼唤真正科学的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8.
生产率与生产力等概念存在着长期混用或误用的现象.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清楚地界定了生产力与生产率、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等易于混淆的概念,并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还就生产率理论和实践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发现:区位势差决定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方向,科技生产力的流动与生产力水平的差额呈非线性关系;利益差额是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动力,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科技生产力流动利润最大,科技生产力的流动能增加经济系统的经济产值;科技生产力在流动过程中以科技要素为载体,呈双向、网络化流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信息产业在改造传统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 2010年的信息产业发展数据出发,选取15个相关的基本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和信息产业生产力等方面对各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中、东、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得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总水平,并据此列表,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及其研究机构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含有16个评价指标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标度和一致性检验两方面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利用yaahp软件的群决策分析功能确定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同时,以动态模糊集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网络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等多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建立了定量的、层次化的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三个层次,以商业模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创新度、成长度、效率度、稳定度、盈利度、区隔度、包容度等为准则层,并包括新颖性、差异化程度等29个指标层衡量指标。本研究丰富了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在当前多样化、分散的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中建立起了初步的沟通桥梁,为初创企业在诸多商业模式潜在预案中做出抉择提供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有助于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初生期创业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当前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等多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建立了定量的、层次化的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三个层次,以商业模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创新度、成长度、效率度、稳定度、盈利度、区隔度、包容度等为准则层,并包括新颖性、差异化程度等29个指标层衡量指标。本研究丰富了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在当前多样化、分散的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中建立起了初步的沟通桥梁,为初创企业在诸多商业模式潜在预案中做出抉择提供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有助于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衡量区域绿色设计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绿色设计能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和指导区域的绿色设计发展。目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用于评价区域绿色设计水平的定量方法,已有研究多为定性分析和描述。文章依据"绿色设计"的理论内涵、结构内涵、功能内涵和统计内涵,首次构建绿色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统计规则统一的比较下,完成对中国各地区的绿色设计能力评价。基于以上指标体系,推出测算绿色设计能力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得出我国各地区绿色设计能力相对净资产"地图",使各地区既能从宏观整体上认识其绿色设计能力在全国的发展水平,也能从自身内部了解不同分项能力优劣势,从而找到发展"短板",有的放矢增强其绿色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国涛 《情报杂志》2006,25(6):37-39
在总结现有信息系统评价指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信息质量的,综合评价信息系统效益的现代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竞争中文化力及其要素的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市文化创意和文化建设对于其增强总体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城市应当将文化创意、文化生产力、文化氛围等文化力信息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的观点,并对文化力要素的评价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揭示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深层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唯物论看,目前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相互对立的两种主要观点都存在不可克服的予盾.与科学学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差异不同.历史唯物论的经典作家们从它们的共同内核出发,形成自己的一元科学技术观,然而他们又肯定了科学技术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双重属性,以至于进一步指出科学不仅是观念的财富,而且是实际的财富,因而具有物质属性.这一结论与现代系统观的观察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哲学理解以及判断某种形式的意识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9.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20.
警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祖峰 《科技与管理》2006,8(2):127-130
警务信息化是现代警务的重要性标志,也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警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合理评价其建设水平,使其健康发展。首先分析了警务信息化的内涵;然后建立了警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最后给出了基于DFNG的警务信息化水平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