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现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误区现象一:喧宾夺主——重“创新”,轻基础。如《麻雀》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学生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董晓玲 《辽宁教育》2003,(10):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意义深远的变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且不说课改实验区的如火如荼,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探索,就是非实验区学校也已进入了“隐性课改”,语文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课改实验中,由于某些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丢弃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语文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领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强调“讲”的重,于是出现“满堂灌”;教师有时强调“读”的重,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经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之后,发现是教师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没有统一。没有把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使教学走向极端。那么如何统一教学,进行课堂优化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范军 《考试周刊》2010,(13):173-173
目前,唐山市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本次课改的一个夺目的“亮点”。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在对其支持参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部分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根据观察到的教学实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堂探究教学的具体内涵与特点,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九个误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7.
徐辉 《语文天地》2015,(11):74-75
进入新世纪后,“活力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追求与课堂模式。在后课改环境下,出现了众多不断维新的“活力课堂”思想与模式,尤其在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上,大多是从空间的开放互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方式的灵活机动和生成的主体多元来定义与建设的,而较少是从教学内涵与本质来探究的。笔者认为,语文“三情化”教学才是语文课堂活力的根源,即情趣化、情境化、情怀化。一、语文教学“情趣化”语文教学“情趣”主要是指教材文本中及  相似文献   

8.
郑海标 《江西教育》2001,(11):32-33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恰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质量,作用十分重大。一、课堂提问的错误表现与危害传统的课堂提问的极端表现可以归纳为如下四“重”四“轻”。即重“教法”轻“学法”,重“优秀”轻“后进”,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推导”。准确点讲,前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较明显,而且各科教学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后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主要存在语文教学中,而且较隐蔽,害人不浅,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述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工作中就…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倡导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给语文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课改理念为广大师生普遍接受,但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语文老师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能歌善舞的演员;课堂活动过多、教学方法过于灵活而使课堂难以控制;学生能自由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却不能实实在在触摸文本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考试中也没能体现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从原来一个“旧”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新”的极端。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如何处理好“新”“旧”的转换,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教法呢?笔…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一、“形似”的种种现象1、满堂问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课,一篇课文学生都读好几遍了。老师问:本文的作者是谁呀?听说有位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提了100多个问题,真不可思…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在低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尤其是课改后的低年级识字任务更重了,为了尽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为阅读和作文打下基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陈旧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崭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中已是耳熟能详。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得却并不理想。不少的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似是而非、非此及彼,缺乏整合的思想,有的甚至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改从启动到现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和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偏差。教育部门需要认真的回顾和反思,既要勇于承认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防止因课改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反对和全盘否定课改。而深化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认识,正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助于避免中学数学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相似文献   

17.
覃亮生 《天津教育》2003,(10):32-33
时下,各种版本的新编语文课本的使用相对的开放和弹性,无疑给教师开发、利用教科书留下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后,一些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放弃了课本的基础地位,过滥地补充了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有的还刻意在教学中开展了一些不太有实际意义的语文活动;有的甚至进行了一些非语文活动。这显然有违课改精神。如何在现行教科书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活跃,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研讨、学习,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直面一年多的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调研,欣慰之余,就语文教学的课改不偏离方向。感觉到语文老师应当胸怀“三本”。第一当以生为“本”,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第二当立足教材之“本”。合理运用与重建“课内资源”,压缩课时、协调教学板块,大力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应把握教学根“本”,强调语文课就是教语文。语文课应当体现语文味。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的公布,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创新了很多新型教学办法和教学形式,活泼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但是,在课改课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严重脱离课本.本文就如何在课改的情势下,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解读文本语文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