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先让我们从一个具体问题谈起,有这样一道题(见科学出版社,张计怀编《物理习题选编》第21页): 如图1所示,m_1=40千克的木板放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一m_2=10千克的石块,石块与木板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6,滑动摩擦系数为0.4,试求: (1)当水平力F=5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当水平力F=10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解:根据已知条件,m_1与m_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_(max)=μ_0m_2g=58.8(牛)。 (1)当F=50牛时,F相似文献   

2.
例六如图6示,物体m_1、m_2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0.1m_1=4千克,m_2=2.2千克,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求物体的加速度。“上当”途径:设物体m_1沿斜面向上,则m_2沿斜面向下。它的受力情况如图7示。 F_1=m_2gsin45°=11(2~(1/2))=15.5(牛) f_2=μm_2gcos45°=1.1(2~(1/2))=1.6(牛) G_1=m_1gsin30°=20(牛) f_1=μm_1gcos30°=2(3~(1/2)=3.5(牛)  相似文献   

3.
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同时也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本文给出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二体问题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 二体问题动能定理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内力分别为F_(12)、F_(21),则对m_1和m_2分别写出动能定理为: F_(21)·s_(1地)=1/2m_1v_(1t)~2-1/2m_1v_(10)~2, (1) F_(12)·s_(2地)=1/2m_2v_(2t)~2-1/2m_2v_(20)~2, (2) 由于F_(12)=-F_(21),(1)+(2)式得: F_(21)·(S_(1地)-S_(2地))=1/2m_1v_(1t)~2+1/2m_2v_(2t)~2  相似文献   

4.
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某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突破一个典型问题,抓住共性进行分析,可以顺利地解决一类问题。请看下面典型例题。 例: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40厘米~3(g取10牛/千克),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块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将其投入某液体中时,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为75厘米~3,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湖南省98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分析与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列出: 代入已知条件得:F_浮=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x 60 x10~6米~3=0.6牛。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道理,可得到:G_水=F_浮=0.6牛,且G_水=m_水 g。  相似文献   

5.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别为v甲和v乙,两船从同一渡口向河对岸划去。已知甲船想以最短时间过河,乙船想以最短航程过河,结果两船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则甲、乙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__。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为多少@唐玉林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中有一些习题,是运用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求解的。其中有纯粹通过推理求得答案的,也有利用推理解决解题的关键问题的。由于学生对这两种推理一般都不熟悉,又不善分析,对这些习题都处理得不好。现将有关习题及推理的一些应用举例如下: 〔例一〕有如图一所示的装置,甲和乙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0.2,若m甲=2.5千克,m乙=22~(1/2)千克,求物体组运动的加速度。解:F甲_1=m甲g ·sin37°=15牛顿; f甲=km甲·gcos37°=4牛顿; F乙_1=m乙g·sin45° =20牛顿; f乙=km乙gcos45°=4牛顿只有F甲_1>f甲 f乙 F乙_1,物体组才向M端下滑,  相似文献   

7.
题目:在一直的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5  相似文献   

8.
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其中的速度是矢量,一定要用即时速度。但对于系统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其表达式可采用标量式,这时的速度我们往往可以用平均速度来代换,从而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我们不难证明,物体系动量守恒的标量式中的速度V,完全可以用平均速度V来代替。现证明如下: 现在以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为例。如果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在碰撞前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为V_1′,V_2′,则动量守恒定律可写成如下数学表达式 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1) 因为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物体在速度由V_1变化到V_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9.
例1 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m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m处,若两船在静水中速度相等,现同时去打捞,问哪条船先到达漂浮物处?分析:从表面上看,甲船顺水速度快,应先到达漂浮物处,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甲船顺水而下时,漂浮物也以水流速度向下游运动,这样甲船速度虽快,运动路程却也加长,到达漂浮物处的时间不一定会少.乙船逆流而上,速度虽慢,运动路程却也缩短,到达漂浮物处的时间不一定会多.如图1. 图1 设两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水流速度为u.选地面(岸边)为参照物,则甲船速度为v+u…  相似文献   

10.
在某些物理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解题更简捷、更迅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或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数学表达式为:W总=ΔEk=E末-E初或W1+W2+W3+…=ΔEk=E末-E初.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整体的物体系.合力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总和,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  相似文献   

11.
例1 有一架不等臂天平,两力臂分别为 l_左、l_右,把物体放在左盘测得m_1=120g,把物体放在右盘测得 m_2=125g,求物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克?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物理题:如图:质量m_2=50千克的小车,可以在水平地面上无磨擦地运动。车上放一质量为m_2=10千克的木块,木块与小车之间的磨擦系数u=0.2(设静磨擦系数与滑动磨擦系数相等)。则(1)当木块受一大小为F=20牛顿的水平力作用时,木块和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大?(2)如作用力F=21牛顿,再求它们的加速度。(取g=10米/秒~2)  相似文献   

13.
曾见过几本教学参考资料中有下面的习题:如图所示:在横截面积为100厘米~2的气缸内,被质量为 m~A=6.8千克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气缸内有一质量为100克的空心球.如果气缸内的温度为17℃.并在活塞上放一个质量为 m_B=13.6千克的物体时,空心球刚好对缸底无压力:那么当把物体 B 拿走后。同时气缸温度下降为7℃时.空心球对缸底的压力是多大?(设大气  相似文献   

14.
力学中的习题,有些可以直接用动能定理来解。合外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E_k)。解题时,只须知道物体运动的初态与末态,而不必考虑复杂的中间过程,显得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当各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用常规的整体、隔离法去分析,很难避开烦琐的受力分析。而当我们从整体的视角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系统问题时可以使得问题简化,达到"秒杀"题目的效果。一、方法介绍若系统内有n个物体,这n个物体的质量分别m_1、m_2、m_3…,加速度分别a_1、a_2、a_3…,这个系统受到合外力为F_合,则这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示式为F_合=m_1a_1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一般只应用于单个物体,但动能定理也可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而且有时会使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但应用于系统时,应注意总功包括系统中所有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和系统外力做功的代数和,此时动能定理可表述为:系统中所有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和系统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即:W外+W内=△Ek。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其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设p为系统的总动量,则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P=恒量,或△p=0.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p_1 p_2=p_1’ p_2’或△p_1=-△p_2,即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 1.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时,相互作用以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以后的总动量.这里所说的外力是指所研究的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8.
拜读彭老师在贵刊(九六年第七期)上发表的“化为同分子巧解一类题”一文后深受启发。对于此类习题的解答,我在实际教学中除用方程解答外,还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比来解答。不知此法是否妥当,现整理如下,以供同仁讨论。对于“已知甲数的n_1/m_1与乙数的n_2/m_2相等,求与甲乙两数有关的数”。这类问题的解答,可将“甲数的n_1/m_1等于乙数的n_2/m_2”即“甲数×n_1/m_1=乙×n_2/m_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还原成甲乙两数的比,由此找到突破口,使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的习题中,常见到这样二道题: 例1 两块木块叠放在光滑的地板上,如图1所示.若m1=50千克,m2=20千克,m1与m2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5,滑动摩擦系数为0.3,求:(1)当水平作用力F=70牛时,m1和m2的加速度;(2)当水平作用力F=150牛时,m1和m2的加速度(g取  相似文献   

20.
【考点分析】动能定理是力学的重要规律之一 ,它表明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物体动能的变化 ,具体体现功和物体能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对动能定理的考查 ,其一是应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变力功的问题 .其二是应用动能定理来解决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综合习题 ,而且可以解决牛顿第二定律无法解决的问题 .动能定理可以和力学、热学、电学等项知识综合构成各种类型的综合题 .是在例年高考中频频出现 ,而且选择、填空、计算各种题型都有 ,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在高考试题中常占有较大的比例 .【高考聚焦】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力对物体所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