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绪论学习目的要求:通过学习绪论,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的学科性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认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的意义和要求。一、认真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的学科性质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对象。具体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特定领域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语文能力发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心理活动规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和个性心理健康发展。二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与儿童心理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联系与区别。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与儿童心理学两者都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但有区别:儿童心理学研…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教学领域的改革中,注意各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考虑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就自然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谈谈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加强自然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重要性在实施小学教育的总目标中,各科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注意教学的协调性和相关性,使各学科纵横交叉、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自然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一个整体结构,一般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让语文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语文课程要突出综合性,就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和其他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有趣的食物联系》(自然第五册第四课)时,结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定版(简称新大纲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指出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就“学科间的融合”而言 ,在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我们暂且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叫做“正学”,那么教材中的非语文学科知识就叫“杂学”了。纵观小学语文新教材 ,我们认为融合的“杂学”主要有以下一些。一、哲学知识。如《刻舟求剑》一文中 ,那个过江之人不慎将宝剑掉入江…  相似文献   

6.
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跨学科方式为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主动跨出自己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发和实施跨学科课程的行动研究。我们不难看到《美术与语文》《美术与生物》《数学与美术》《美术与信息技术》等等一些整合课程的出现,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不同的学科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一课程目标,本文运用教学实例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如何正确地认识三重联系"这一问题,并明确指出:应在小学"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运用准变量(表达式);应在联系其他学科时注意避免"数学的丧失";应在联系生活时注意区分"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数学知识的巩固"。  相似文献   

8.
学科作文是一种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冲出了语文教学的束缚,加强了各个学科教学的联系,学生不但在语文科学习作文,而且在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作文。扩大了作文教学的范围,扩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格导。”所谓辩证的观点,也就是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只有树立整体的观点,才能防止片面性,推动小学语文教改的健康发展。一、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构思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基本思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改,起步之早、规模之大、参与之广,恐怕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不能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费时、低效的问题,应首先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号召科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新世纪高科技发展社会接班人的目标出发。我们的小学教育必须强化科技教育。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早在七十年代的部颁《大纲》就要求小学语文教科书应当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在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新形势下,我们理当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渗透。下面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语文是一门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双基”训练关键在于把“精讲多练”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必须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作为训练课,“练什么”的问题相对来说较为明确,而“怎么练”的问题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近来通过学习、领悟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联系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练”必须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适度要从大纲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王文坚 《教育现代化》2005,(11):105-105
张庆、朱家珑两位先生主编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耳目一新之感。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活”,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学习和卒十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沟通融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紧紧依托教材,以其全新的设计为抓手,注意多方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方位、立体式地学活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7.
张永军  杨爱东 《山东教育》2002,(25):55-55,62
小学社会课是在原小学历史、地理课基础上新开设的一门社会常识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试用)第四部分提到:“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人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社会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配合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识字方面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社会教材中也有许多生字,这给学生学习社会课带来…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语文教学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受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影响,学生难以实现知识以及语句的灵活运用,作文文采等方面乏善可陈。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对于小学语文素养提升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加强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写作的内容更是来源于生活,例如,《故乡的早晨》《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袁微子同志,去年十一月在长沙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会议期间,对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的代表所作的报告。袁老联系在长沙市听课的实际,就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所发表的意见,精辟入里,深中肯綮。现摘要刊登,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有关同志学习。另告,高惠莹、张田若等同志在湘期间所作报告的摘要稿,也将在本刊以后各期发出。此外,本刊下期还将刊登杨瑞华老师教学《科学的大门》一课的纪实。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前言部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贯彻、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