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协同商务时代的到来,传统的ERP软件难以满足大型企业的信息需求.近年来,市场上对ERPⅡ的炒作,使得人们对ERPⅡ系统及其应用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在对ERP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这里按照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逻辑层次来对ERPⅡ的应用条件进行分别论述,从而最终得出ERPⅡ应用条件的总结论和企业实施ERPⅡ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践教学支撑平台的ERP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构建合理的ERP实践教学体系作了有益探索:分析ERP系统的知识构成,合理划分ERP知识模块,根据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采用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顺序开展ERP教学;整合各种实践教学手段,构建ERP实践教学平台,以发挥教学资源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实践中,ERP被证明是一种局限的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系统——ERPⅡ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占据资源管理系统市场的主导地位。新一代的ERPⅡ强调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与实时性、敏捷性、内外部系统交互性,它通过一整套专  相似文献   

4.
张洋 《电大理工》2011,(1):35-36,38
使用面向服务组件的架构对ERP与Web2.0电子商务系统的共有业务服务建模,充分利用Spring整合框架的优势,设计了基于ERP的电子商务系统,从而降低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耦合关系,实现了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整合。本方法为企业系统整合以及拓展网上业务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ERP、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着重指出未来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已成为大事所趋.并且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新的SaaS概念和中小企业ERP,CRM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aaS模式的中小企业ERP,CRM系统整合的新方案,并以销售管理子系统为例,构建了SaaS模式解决方案的逻辑体系,指出了中小企业实施SaaS模式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子商务和ERP基于不同的技术支撑平台,两者的侧重点和业务流程都存在着差异,ERP侧重企业内部管理,电子商务侧重外部交互,技术上和实践应用上两者的整合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协调与解决;首先阐述了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接着论述了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两者融合后系统带来的好处,分析了如何整合能使企业利润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8.
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ERP、SCM和CRM是企业重要的应用软件,分别侧重于企业内部和客户,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对ERP、SCM和CRM三者之间概念、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整合实现的方法及模型。  相似文献   

9.
服装企业ERP 的体系结构和在规模化经营中的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服装企业应按实际需要对ERP 系统进行构建; 通过分析目前服装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服装企业在规模化经营中ERP 系统设计原则和实施ERP 系统后所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一是进行因素整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规律、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将相关的因素整合一体;二是进行系统整合:把一定范围的语文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与其它相关的教学内容系统构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界定和对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章最后结合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新界定分析了近年来人们对发挥人的主体性所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大自然具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从而具有更高的价 值和权利。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不在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而在自然有没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作为最高的主体可无限接近于对自然奥秘的完全把握,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作为最高主体的大自然永远内蕴无限未为人知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关注和探究生成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当下形态是当前思考文学活动中主体性问题的一种根本性要求。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应该遵循和符合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的;在此目的论视野下,才能更为合理地进行流动的、多样的同时也是时代性的主体性的建构。在以上总体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并参考学界的有关认识着重强调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文学需要高扬人的主体性;其二,需要对文学主体的观念意识和精神状态问题给予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主体性。教育目标的建构与实现就是要探索人的主体性的合理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关注主体性的提升,并最终达到人性的自由。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只有在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其本源的教育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唤醒人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Motivated by very different goals,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argue that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hould address problems with citizens’ emotional well‐being. Concerns about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and poor emotional well‐being amongst growing numbers of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adults produce ideas and approaches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of psychology and psychoanalysis. These compete for legitimacy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part, such developments can be seen as the latest manifestation of a long‐running tendency to psychologise intractable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e roots of the psychologisation of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also lie in a deeper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disenchantment with an externally‐seeking, autonomous human subject and forms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that support it. One effect of these related trends is an epistemology of the emotion that privileges an emotionally vulnerable identity as integral to contemporary human subjectivity. One outcome is to offer emotionally‐focused pedagogy and knowledge, particularly for those deemed to be education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despite being highly unfashionable in sociological,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a humanist view of subjectivity challenges the new inequalities and diminished forms of pedagogy and knowledge this epistemology offers.  相似文献   

16.
合理主体性的确立:走出人类困境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有人认为 ,当今全球问题或人类困境的理论根源是由主体性原则和人类中心论等哲学观念 ,并因此主张消解主体性原则 ,而重新回到客观性原则中去。事实上 ,全球问题或人类困境是由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把其根源简单归结为主体性原则引导上的失误 ,并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这一原则 ,不仅有失偏颇 ,而且表现出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某种倒退。简单消解主体性原则 ,决不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反 ,只有通过反思传统主体性原则 ,摒弃其中的不合理因素 ,逐步确立科学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 ,才是人类走出生存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一直是先秦儒家哲学关注的基本论题。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苟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对立,因为孟、苟的落脚点都是人的社群性存在,他们倡导的“主体性”原则都是一种作为类的主体性,而没有为个体的真实存在留下空间。因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思想质料是相同的。分别乃在于二者的出发点与进路不同,即孟子言性善,强调要恢复、扩充人的本然性的社会道德内质;荀子言性恶,强调自然欲望人向社会道德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闪烁着主体性的光辉 ,其主体性精神体现在教育对象观、教学方法、道德教育等方面。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是春秋时期人之价值的发现在教育思想上的反映 ,同时也与孔子哲学思想的体认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某种精神性的实体,但是,人是在改造外部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成为人的,才成为认识的主体的,因此,认识的主体性具有社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