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参和日常的教学中,都认为焦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的确.焦母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她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或化身。我们应公正地理解焦母这个人物形象,认清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投水而死。她为什么要投水?目前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或说成刘兰芝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而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就概括为揭露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又都把焦母和刘兄说成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和帮凶。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的另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孔雀东南飞》都被看作是一出爱情悲剧(或日婚姻悲剧),是一部抨击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罪恶的典型作品。但是笔者以为:焦母同样也是封建礼教的迫害者,特别是围绕焦母和兰芝的婆媳矛盾更是人性的必然。本文拟从焦母的思想层面作一些新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在《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这种悲剧主要是由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下所造成的,而焦母则成为封建卫道士,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7.
在《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这种悲剧主要是由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下所造成的,而焦母则成为封建卫道士,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大部分学者认为焦母对于刘兰芝的美德及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孤行,独断专横,极力维护她这个封建家长的权威,充分暴露出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从焦母所处的社会背景入手重新分析焦母的形象,谈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说法是把《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归结为封建家长专制,是焦母这个封建家长活活拆散了二人的幸福婚姻,把青年男女逼上了死路。这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架空分析,以偏概全,进行抽象政治观念的说教,往往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种固定的模式里。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虽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人物活动的文化背景,但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表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我们把封建礼教,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作为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似乎不大有说服力。通过对焦母和兰芝进行心理分析,就不难发现,焦母有着浓厚的恋子情节。悲剧主要原因也正在于焦母和兰芝的关系之中,表现在焦母和兰芝的精神、性格和修养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上。  相似文献   

11.
陈玉明 《现代语文》2008,(9):115-116
《孔雀东南飞》是中学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刘兰芝被遣之“谜”一直是众多阅读者乃至教学者思考的焦点。显然,不同的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侧重于阶级分析,焦母作为焦刘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被定性为封建势力、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受到强烈而无情的抨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优秀的民间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说起这场悲剧,人们首先想到罪魁祸首是焦母和刘兄。此二人当然罪责难逃,但焦仲卿在这场悲剧中也应承担一定的罪责。  相似文献   

13.
“焦母遣归刘兰芝”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母为什么要遣归刘兰芝呢?这是历来研讨《孔雀东南飞》这首著名长诗者所必争论的问题之一.论者虽多,然终不能圆满统一其说.特别是那种;认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刘兰芝被遣之因的说法,更使人不敢苟同.笔者不揣冒昧,本着求教的心情也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无不受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与迫害.但是就象张三不同于李四一样,这种受束缚受迫害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历来为人们所贬斥,焦母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反面角色,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文章试图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联系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重新解读焦母形象,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而是诗歌中所提及的太守。  相似文献   

15.
千余年来,《孔雀东南飞》中主要人物已获定评。焦母、刘氏母兄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刘兰芝则因其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纯洁美丽,不为利诱,不为权迷的高贵品质,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楷模。相比之下,对焦仲卿的认识尚不甚清晰。长期以来,人们因他对焦母的遣媳欲从不忍,对爱妻的归家欲罢不能诸表现而多认其为一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刘爱情悲剧根源问题,评论者甚多,中綮者亦不少.我亦想谈谈自己的门外之见,以期行家们的指教.《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为矛盾中心,故事随着刘兰芝与焦母、刘兰芝与刘兄的矛盾的深化而发展,终至焦刘夫妇双双自尽,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形成大悲剧.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封建礼教直接迫害着焦刘,以至铸成悲剧.最初的矛盾是不是焦母用封建礼教的家威逼迫兰芝,刘兰芝的表现是不是违背了封建的家威呢?我认为不是.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爱情悲歌,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包办制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幸福美满、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而进行殊死抗争这一重大主题。焦、刘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无疑是焦母。她是在纲常名教受到冲击,自我、个性即将得到解脱时,依然维扩封建礼教的化身。尽管兰芝美丽、聪敏、能干,知书明礼,但焦母却不喜欢她,恶语相加,执意要赶她出门,拆散一对恩爱夫妻,那么焦母为何对兰艺恩断义绝呢?我认为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此诗的主题是判封建家长制、抨击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本文从叙事干预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该诗的主题是同情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惋惜其殉命行为,希望后世人们能引以为戒,不再发生类似之事。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但是我们对于刘兰芝为何被遣的原因却莫衷一是.而这一点又关系着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着在这点上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