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上午11:00,大班音乐活动。在活动结束前,教师组织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小青蛙和害虫。在游戏中,“演员”和“观众”都比较兴奋,因为前20分钟幼儿基本上坐在坐位上,几位爱动的幼儿早己按捺不住了。在“演员”紧张、惊险的一追一逃中,“观众”也兴奋地鼓掌、呐喊。这时,教师看到保育员已经把饭菜端过来了,便  相似文献   

2.
郑振发 《农村教育》2004,(11):49-49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部分所组成,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戏曲的四功、五法,所谓的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通过这四种基本功和音乐、灯光布景的配合,以表演的程式把故事演给观众,为了把故事演好,演员就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剧中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传统戏剧讲究所谓“第四堵墙”,它矗立在演员和观众之间,不仅让演员高高在上,而且使演员与观众泾渭分明,以引起观众对舞台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从而增强演出效果。现代派戏剧则主张拆除表演中的“第四堵墙”,将舞台向观众开放,将表演延伸到观众之中,甚至积极鼓励观众参与表演,竭尽所能地调动演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让台上台...  相似文献   

4.
定这个标题,曹老师说颇费了一些踌躇,很有一些惶恐,因为奢谈艺术,似乎是对艺术的亵渎.他又说,我要谈的“导入”——通过一番引导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这个环节很有必要作点艺术处理,姑且定题《“导入”的艺术》吧.曹老师说,我主张像写散文那样组织语文教学,写散文讲究布局谋篇,尤其认为写好开篇段很重要,故有“风头”之说.京剧表演艺术家很重视上场亮相动作,即上场后用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集中而鲜明地突出剧中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优美的亮相动作往往会得到观众的“碰头彩”,演员和观众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后边的表演大多进行得顺利.设若演员功底差劲,一亮相落个喝倒彩,即使后边花大力气也会留个大遗憾.曹老师认为,教师上一堂新课的“导入”部分和作家写文章的开篇,戏曲演员上场亮相动作一样非常重要,它有起头的作用,铺垫、烘托的作用,所以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抓好“导  相似文献   

5.
审“情”度“事”斩“乱麻”──教师教育机智例谈王钊弘一演员扮演县令,上场勿勿,忘带须髯口,观从大晔。演员即兴编词:“嘿,好不容易花钱捐了个官,没胡子又压不了众,只得弄个假的带上。来人啊,老爷升堂,快到后堂去取胡子来!”看了这则故事,不禁为演员之应变能...  相似文献   

6.
镜头一 五(1)班音乐课堂“精彩瞬间”现场 师生问好后,首先上场的是小主持人,她面带微笑,眼睛大方地环顾四周,俨然一副自信的神态。当主持人充满激情地喊出“精彩瞬间”四个字后,同学们兴奋地齐声高呼:“欢乐无限!耶”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气氛热烈,就像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演播现场,每个观众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舞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演员的形体语言及音乐、舞蹈载体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觉,完成思想感情的表达及艺术的展现,它给予观众的是一部综合完整的艺术作品:而作为欣赏的客体,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感受它,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本文就是借舞剧《白鹿额娘》从“听”的角度去赏析一下舞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上午11∶00 ,大班音乐活动。在活动结束前 ,教师组织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小青蛙和害虫。在游戏中 ,“演员”和“观众”都比较兴奋 ,因为前20分钟幼儿基本上坐在坐位上 ,几位爱动的幼儿早己按捺不住了。在“演员”紧张、惊险的一追一逃中 ,“观众”也兴奋地鼓掌、呐喊。这时 ,教师看到保育员已经把饭菜端过来了 ,便宣布游戏结束 ,请幼儿把头饰收起来 ,但“演员”们兴致正高 ,仍在追逐。教师皱了皱眉头 ,又大声宣布一遍 :“请小朋友们把头饰送到我这儿来 ,其他小朋友请回坐位 ,准备洗手吃饭!”虽然教师的音量盖过了喧闹声 …  相似文献   

9.
妙语圆桌     
杨小楼智语救场杨小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戴必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杨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愣了一会后,他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犹犹豫豫地答道:“俺是周仓……”说这话时,演员得做一个理胡子的动作。这一理,把个演员给理醒了,于是心中一转,口中说道“……的儿子!”杨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  相似文献   

10.
戏曲本色论的内涵及发展刘汉光日本学者河竹登志夫认为:“首先是演员和观众的分离,然后再从演员中分化出剧作者,这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条普遍原则。”①观众的分化出来使戏剧成为观照对象,并日益专业化。演员和剧作者的分离则在各自专业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剧本...  相似文献   

11.
吸大的气球     
【人物:主持人、“小不点”“大力士”】【主持人】观众朋友们请注意,吹气球擂台赛马上开始!有请今天的参赛选手:“小不点”——×××同学,“大力士”——×××同学上场。【选手上场】  相似文献   

12.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扮演旅行者的演员刚要上场时,一门生提醒他:“师傅,您草鞋的带子松了。”这位演员忙说:“谢谢你呀!”紧接着就蹲下来系紧带子。可当他走进门生看不见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把刚才系紧的带  相似文献   

13.
演员与观众     
胡晓明 《高中生》2011,(9):10-10
演员与观众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当协调一致、互动交流时,他们就形成了“鱼水”关系;当分离疏远时。他们就变成了“油水”关系。演员只有在观众的欣赏关注下。才能激发更高的创作热情;观众也只有从演员的表演中满足审美愉悦,才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两者是缺一不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专辑留回忆最近,李敏镐不仅确定了出演新剧《继承人们》,自己的首张音乐专辑《My Everything》也刚刚发行。事业的全面开花,让大家对李敏镐有了更多的期待。对于自己在戏剧中的表现,李敏镐有着自己的“评价标准”,他觉得自己作为演员成功的表现在于观众不叫他李敏镐,而是叫他剧中的人物名字。  相似文献   

15.
郑柔美     
《音乐世界》2014,(7):19-19
曾出演中国电视剧《相遇》和《五星大饭店》,中国观众可能对郑柔美并不陌生。新剧《妈妈的庭院》以亲情和爱情为主线,郑柔美饰演一位明朗活泼的企业千金,展现率真的魅力。郑柔美的母亲透露女儿成为演员的契机:“她曾在路边被SM.公司星探选中,面试时唱了歌,公司的人说‘还是做演员吧’。”  相似文献   

16.
央视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相声大赛在对演员基础知识测试中,出现了“呆板”一词,演员认读为“呆(dai)板”。对此,观众发生争执,年大者说应读“呆(ai)板”,不能读“呆(dai)板”。现就读的中小学生则说应该读“呆(dai)板”,不能读“呆(ai)板”。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7.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悠扬的电子音乐的伴奏下,随着电视荧屏上绿草如茵的画面的变幻和一行行歌词的出现,那充满激情的歌声在我家回荡。这是谁在演唱?唱得那么动人,那么深情?不是歌星,不是演员,是我慈爱的妈妈。她手拿话筒,面对荧屏,正放声高歌。观众呢?只有我和爸爸。这是我们家在举行家庭“卡拉OK”演唱会。人虽不多,可气氛十分热烈。妈妈是位中学教师,虽然不教音乐,却非常喜欢唱歌。听爸爸说,妈妈年轻时还在文艺汇演上得过奖哩!可我平时很少听妈妈唱歌。每当我偎在妈妈怀里缠着要她唱歌…  相似文献   

18.
某晚报曾刊载这样一则艺苑趣闻:有一次,一位京剧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县令。他上场匆忙,竟忘了戴上须髯口,观众见此大哗;他开始尚未知觉,待一摸下巴,方知出了差错。于是,这位演员急中生智,即兴编了一段台词:“嘿!好不容易花钱捐了个官,没胡子又压不了众,只得弄个假的戴上了。来人啊,老爷升堂,快到后堂去取胡子来!”这样,非但不露马脚地救了戏,还增加了戏的讽刺力量。读完这则趣闻,我感慨系之。这位演员面临意外,却能镇定自若,随机应变,即兴创作,恰到好处,确实不易。演员的即兴创造,是由于偶发的意外事件逼出来的,却反  相似文献   

19.
飞翔的航模     
爸爸和我去看航模大赛,现场的观众真多。美妙的音乐响起,选手带着自己的航模上场了。操场传来马达发动的声音,我急忙伸长脖子,第一架航模准  相似文献   

20.
琴声     
朱莲字 《新读写》2013,(6):28-29
听音乐会,本是艺术的熏陶与享受,何况还是准备了许久才登台的表演者。只是表演者自顾自地沉浸在音乐中,观众自顾自地自我休闲,小作者只能感叹:“仔细一看,也不就是一架钢琴、一位演员嘛。”视角独特,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