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2.
朱德同志是中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体育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同志积极倡导体育并热情扶持根据地的体育运动,并将开展体育运动作为增强军民体魄及取得战争、革命胜利的重要途径.朱德同志明确提出普及体育运动,以改进军民体力,进而圆满完成抗战建国的艰巨任务.这一时期,朱德同志的体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所提倡的体育要有军事化、社会化及经常化理论,是抗日战争时期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朱德军事文选》、《朱德》(画册)、《朱德手迹选》出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新华社、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朱德军事文选》、《朱德》(画册)、《朱德手迹选》,分别由解放军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12月10日起陆续在全国发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请客     
1月下旬某日,韩练成由社会部副部长刘少文陪同去西柏坡参见朱德,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朱:“你不要老说自己是旧军人。旧军人有什么关系?我,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不都是旧军人?”韩:“我哪能跟几位老总比?”  相似文献   

5.
这两件史料,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致二十军军长杨森的公函,记载了朱德同志曾兼代该军政治部主任,并指挥该军宣传队。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朱德同志生平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朱德同志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同时在篮球场上也具有大将风度,他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在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下,他对部队的体育活动抓得非常紧,并经常自己带头参加运动。篮球项目是朱德非常喜爱的运动之一,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每到傍晚,朱德同志就会组织部队进行篮球比赛,使得根据地成为  相似文献   

7.
王多昕  张科 《档案》2023,(1):55-61
1958年7月,朱德同志偕夫人康克清等一行来青海视察指导工作,通过听取现场汇报、大量实地走访,朱德同志结合自身的认识对青海省的一些具体工作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真知灼见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朱德同志的指导建议下,青海省自身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特色优势不断强化,特别是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质的提升。因此,1958年朱德同志的视察在整个青海历史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与新闻出版》一书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袁亮同志承担的新闻出版总署(原新闻出版署,下同)科研课题。1996年该课题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立项。作者在研究和著述中,收集和研读了大量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同志的选集、文选、年谱、传记以及回忆和评述这四位中央领导同志的书刊、资料和文章,是迄今为止出版物中较为全面地记述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著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同志对新闻出版的深刻论述和见解是对毛泽东新闻出版思想的阐述,该书对研究我国新闻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朱德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德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治军经验,是我党我军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朱德选集》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8月1日起在各地新华书店发行。《朱德选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选集收入了朱德同志从1931年至1962年的65篇著作,这是他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32篇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些著作记录了朱德同志所走过的革命的伟大道路,反映了他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以及他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珍贵成果,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  相似文献   

11.
杨稀贵 《出版参考》2006,(6S):15-15
200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朱德的丰功伟绩,纪念这位从四川走出去的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四川出版集团将于6月至11月陆续推出《朱德画传》、《人民的光荣——朱德》(大型文献画册)等12种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反映朱德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的纪念图书。  相似文献   

12.
摆在面前的是一条26年前写的新闻。虽然稿纸已泛黄,但周恩来同志那严谨、雄健的笔迹仍跃然纸上。这份从档案中取出的新闻稿,把我引进了一次难忘的采访回忆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1963年1月28日下午,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科学技术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重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化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一新的重要提法必须及时向全国报道。新华社杨瑛同志和我急匆匆写好新闻,送给周恩来同志审阅。这样,才使这条一千多字的新闻稿上留下了周恩来同志亲自悉心修改的手迹。例如,原稿在写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各方面条件时,只写:“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研究机关、学校和生产部门的紧密协作;适当改善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条件,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一定可以得到更大更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与新闻出版》一书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袁亮同志承担的新闻出版总署(原新闻出版署,下同)科研课题。1996年该课题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立项。作者在研究和著述中,收集和研读了大量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同志的选集、文选、年谱、传记以及回忆和评述这四位中央领导同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它是由诗歌、骄文文体中对偶句演变而来的。我党的许多革命家,博学多识,精通翰墨,他们撰写的对联寓意深刻,语言精练,读来令人拍手称绝。周恩来总理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撰联自勉道:“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将怎样交友、如何读书的道理说得透彻,富有哲理,为世人广为传诵。1928年春节,朱德同志率领部队驻江西莲花县,为了让红军战士过上愉快的春节,他亲自下伙房帮助做菜。开饭时,战士们一起拥到朱德同志跟前请他写副对联,朱德同志高兴地挥毫作书:红军中官兵佚衣…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朱德的丰功伟绩,纪念这位从四川走出去的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四川出版集团将于6月至11月陆续推出《朱德画传》、《人民的光荣——朱德(》大型文献画册)等12种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反映朱德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的纪念图书。《朱德画传》和《人民的光荣——朱德》(大型文献画册)是这批图书中最厚重的两部。前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编著,系统地介绍了朱德光辉的一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地反映朱德革命历程与丰功伟绩的图书,其中不乏首次公之于世的珍贵资…  相似文献   

16.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邓小平同志和中国记者合影的照片时,我作为在场的一名普通记者,又一次使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使我想起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  相似文献   

17.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邓小平同志和中国记者合影的照片时,我作为在场的一名普通记者,又一次使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使我想起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冬梅、中国日报的张平和中国新闻社的我。  相似文献   

18.
我馆订《图书馆杂志》已有九年了,每期一到,我们总是抢着看。去年,我馆同志为了写好论文参  相似文献   

19.
我和徐伯昕同志相交了45年。我们在汉口、上海、香港等地一起工作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1938年5月,我考入汉口生活书店。那时我们热情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在店内组织歌咏队、读书会、办宣传抗战的壁报等等。有一次,我这个在美术学校读过一学期书的“三脚猫”,为壁报画了一幅宣传抗战的报头,引起了伯昕同志的注意,问张又新这是谁画的。张又新告诉了他,他似乎对这报头很赞赏。这算是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国庆节以后,我就被抽到高等学校搞“三讲”教育巡视工作。那天,巡视组一位同志告诉我:“听说你们报社一位老副总编去世了,姓陈。”退下来的老总只有一位姓陈,就是陈锐同志。前不久我还在院里见过他,又没听说他犯病,不可能吧 ?立即给办公室主任王继德打电话,天哪,竟然是真的 !  陈锐同志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对河南日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威望、有影响的老报人。我和他早就认识,但是,真正相知相熟、过从密切,是我到河南日报工作以后。  1990年 9月,在住院治病期间,得到要我去河南日报工作的信息。它犹如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