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刚 《历史学习》2008,(4):20-21
在翻看学生复习资料时,经常看到: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或者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无数小农户的说法。粗看虽有一定道理,其实并不正确,甚至误导学生思维。 要弄清楚此观点是否正确,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具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体耕作形式或个体经营方式。这种小规模个体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着一小块土地,每个生产品都是由一个个家庭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直至现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仍有着很大的影响。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类型和特征,往往影响到思想文化的类型和特征,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小农经济的特点中探求中国文化的成因和特征,获得二者的关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推进中国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仅提供了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还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导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产生、发展、变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浅谈自己粗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己劳动基础之上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础;从事小农经济的自耕农、半自耕农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成是社会发展中综合因素促成的结果.从被同人学者所忽略的人口密度与生产方式即经济形态的关系来论证,中国从战国以来就已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正是这种人口密度大的状况,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走西欧封建社会那种领主制下的大庄园经济的道路,而是走了中国独特的地主制下的小农户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宋静 《快乐阅读》2012,(15):121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分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明确其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个体小农经不起天灾人祸,特别经不起封建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经常破产。破产农民为求生存,被迫到处流浪。我国史籍称这些流浪农民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流民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兴衰的指示器。本文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流民问题的某些差异来探讨流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流民问题与中西封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个体小农经不起天灾人祸,特别经不起封建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经常破产.破产农民为求生存,被迫到处流浪.我国史籍称这些流浪农民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流民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兴衰的指示器.本文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流民问题的某些差异来探讨流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绵亘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之所以有其悠久历史,是因为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核心因素——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同时这一政治制度又保证了全部土地的垄断权力掌握在国家手中。本文试图说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与土地国有制的关系,不当之处,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12.
封建正统史学,作为封建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除了理所当然要受到封建经济基础的影响外,还更多地受到封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完善程度,统治思想的确立与否,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它的形成,主要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二是史学家自觉地利用史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三是史  相似文献   

13.
农民之作为农民阶级 ,是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使农民不再作为农民阶级而存在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根本改变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 ,必然根本改变其阶级性质。社会主义农民已经不再是农民阶级 ,而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封建政府的统治息息相关.每个时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又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又与其他两种形式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圈地运动在英国历史上占有一个划时代的地位。圈地运动通过暴力掠夺小农使其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加快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步伐。 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整个过程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16.
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导经济 ,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产生、发展、变化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封建自然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自给自足 ,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的生产格局 ,基本生活资料由自己生产 ,达到自产自销 ,“八口之家 ,百亩之田”就是小农社会理想的经济模式 ,人附着于土地 ,就可解决人的衣食温饱等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 ,农业是决定性的经济部门。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而“国以民为本” ,农业维系着民之生存国之兴衰 ,因而 ,历代统治者均…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封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是封建社会中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封建庄园在历史上曾是大多数封建国家的封建主统治农民的主要领域。所以,研究封建庄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阐明整个封建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也存在过封建庄园制度(公元八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存在过与欧洲大多数国家类似的庄园剥削体系和其卞的农民阶级。马克思曾说:  相似文献   

18.
战国秦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历史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奉行的一种传统性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表明,从封建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根本点来看,这种政策是应该历史地给予肯定的.但是,有的研究者过分强调农业与工商业在封建经济中的运动是对立和反向的,“不抑商,重农就完全落空”,甚至认为工商业是封建社会的致乱“祸源”,(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下,页615.三联书店1980年版)这种观点,是大可商榷的.我们不能不看到,重农抑商政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在长期内继续存在并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反封建。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形式1.封建自然经济特点:自给自足,闭塞迟滞。性质: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剥削经济。地位:在近代占据着主体地位,也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瓦解过程:①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