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下称《词序》),是一篇系统研究苏辛豪放派词风的重要词论。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虽然肯定了它“在推广辛词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词序》从理论上对豪放派进行的初步总结以及这一总结对后代词坛的积极影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因此,评析《词序》,对古代词论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词序》第一次把苏辛词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阐述,当作一个艺术流派来研究,并对苏辛豪放词派作了高度的评价。《词序》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相似文献   

2.
“诗坛李杜,词苑苏辛”,此说当作何解? 若用以表明这四位大师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确是的论。但是,很多研究者却是以苏辛并举,说明他们同是豪放词派之班头。此说源远流长,宋元明清,及至当代,众口一词,几成不易之论。论据何在?在东坡,则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圭臬;在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自然是最有力的论据。有的说: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李白和杜甫是我国繁迷诗空中的双子星座,苏轼和辛弃疾则是我国绚烂词坛上的联璧双珠。同李杜诗一样,苏辛词也有着迥异的艺术风貌。长期以来,世皆以“豪放”涵盖苏辛词的艺术风格,百代相沿,似成定说。这种概括貌似符合,实为未切。对之发难者古已有之。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词家之有南北宋,以世言也;曰秦、柳,曰姜、张,以人言也,若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也指出:“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之;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  相似文献   

4.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云:"词品喻诸诗,东坡、稼轩,李、杜也;耆卿,香山也;梦窗,义山也;白石、玉田,大历十子也"。同时,《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也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由此,不难看出这是把某个词人的词跟某个诗人的诗相比较,然后得出某个词人的词像某个诗人的诗。然而,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的体裁能否比较,能比较又是在什么层面上比较的,既然清代学者们这样比较总是有他们的原因,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试图用苏轼的词与李白的诗相比较,以期能作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5.
苏轼对词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对词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开拓,更在于“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表现出一种“旷达”的理趣情怀。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7.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我国宋代名的学家。诗、词、皆工。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之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屡遭贬谪,其缘由皆与“新旧党争”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九十年代 ,是东坡词研究的辉煌时期 ,其中“以诗为词”、“豪放”词风词派、东坡词学观三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九十年代东坡词研究呈现出研究方法多元化且趋合理求实、研究广度和深度空前拓展、总体趋向“边缘化”、“世俗化”等特点 ,但也存在着以诗论词、看重评价性研究、轻视认知性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以诗为词”一语,首见于陈师道《后山诗话》: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氏这一见解,盖源于当时文坛流传的一种说法。《后山诗话》引“世语”云: 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 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王直方诗话》记有苏轼与晁补之、张文潜的类似谈话: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人皆对曰:‘少游诗似 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这段话不仅写出了柳永、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苏轼乃宋代文坛的巨孽,也是古代文艺史上一位旷古奇才,他在诗文、词赋、书画等艺术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论散文:“欧(阳修)苏”并称;论诗,“苏黄(庭坚)”并举;沦画,“文(同)苏”齐名;论书法,“苏、黄(庭坚)未(芾)、蔡(襄)”四大宗师并称为“宋四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文坛“三苏”.论及词作,“苏辛(弃疾)”并列,以其旷达、豪放的风格,首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堪称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光辉代表,同时也不乏格律词派的精严和婉约词派的神韵.诚如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赞誉:“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①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评论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花裉残红青杏小)时也指出:“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②在一百多卷《东坡全集》中,有词两卷,约350首,名《东坡乐府》(又名《东坡词》).苏词内容广泛,题材新颖,除较多的政治抒怀词、咏物抒情词、表白心境、折射多维内心世界的词,还有一部分思亲、念友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一) 宋代词坛婉约、豪放两派,词人辈出,蔚为壮观,犹如鲜花争妍,绚丽多姿,各呈异彩,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 苏轼首开豪放派的先河,与婉约派分庭抗礼。南宋胡寅在《题酒边词》一文中评论道:“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十分中肯地概括了苏词豪迈磊落、恢宏阔大的风格特点,高度评价了苏轼对宋词发展所作的贡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赋诗赞道:“吾喜长短句,最爱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更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道出了苏轼词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顾随,周汝昌的老师。《苏辛词说》,顾随讲授艺术的自家撰为文字的一种具有浓厚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著作;《苏辛词说》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弥足珍贵。194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这年的秋天,深感家园沦亡之大痛的青年学子周汝昌,考取了燕京大学这所不挂日本太阳旗,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武陵源"。  相似文献   

15.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也许是“诗余”;稼轩之诗,却是“词余”。平心而论,无论数量或质量,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与稼轩词一样,稼轩之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赖聊以诗呜。”(《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16.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我不会采纳。但是,具体词人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中的词“,诗化”的词。为此,我将与音乐藕断丝连的部分东坡诗,按着“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从诗中分离出来,归入《东坡乐府》词集。我还将为东坡四十六首新词做笺证工作。是成是败,让历史评说。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陈毅同志在《冬夜杂咏·吾读》中说,“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对苏轼的宽广胸怀及其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四人帮”反党集团打着“评法批儒”的幌子,给苏轼贴上了“儒家”的标签,戴上了“典型投机派”的帽子,全盘否定。为了对苏轼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有必要研究一下苏轼的生平。  相似文献   

18.
遗山词辨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提出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元好问作为亡金旧臣,与其他金朝官员一起,被羁管于山东聊城。这年10月,他亲自编定了自己的词集,并在《自题乐府引》的结尾部分写道:“岁甲午,予所录《遗山新乐府》成。客有谓予者云:‘子故言宋人诗大概不及后,而乐府歌词过之。此论亦然。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此论亦然。东坡、稼轩即不论,且问道山得意时,自视秦、晁、贺、晏诸人为如何?予大笑,村容背云:‘那知许事,且、毗蛤州。’客亦关而去。”可见遗山于词是以苏、辛为最高范式。对清新旷逸、沉雄悲慨的词风十分赞赏,所…  相似文献   

19.
历代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评论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词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我们的民族同样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创意】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把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单列为四个专题,可见,李杜苏辛四人是唐诗宋词史上四座并峙的高峰,他们都爱诗、爱酒,都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代表。李白的《将进酒》是苏教版选修课本《唐诗宋词》"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诗,它既是李白豪放诗风的代表,又很好地阐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酒文化和儒家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成就《将进酒》的原动力是孔子早已给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