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着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湘剧《园丁之歌》怎样宣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教育思想,彻底清算“四人帮”扼杀《园丁之歌》危害教育革命的罪行,本刊这期特刊登《园丁之歌》的剧本,供同志们阅读、研究。在举国上下、长城内外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伟大胜利的时刻,被“四人帮”扼杀达三年之久的湘剧《园丁之歌》,又出现在舞台和  相似文献   

2.
湘剧《园丁之歌》是一出反映教育革命的好戏,它歌颂了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歌颂了辛勤培育青少年的好教师,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鼓掌称赞。然而,“四人帮”却恨之入骨,对它施行反革命“围剿”。他们抓住剧中的一句唱词“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横加攻击,扣上“历史唯心主义的反动观点”的大帽子,污蔑《园丁之歌》“鼓吹”这种“谬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 为什么“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就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反动观点”?“四人帮”  相似文献   

3.
我院革命师生员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掀起狠揭猛批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极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滔天罪行的高潮。近日来,师生联系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对“四人帮”扼杀《园丁之歌》的反革命罪行进行了深入的揭发和批判。他们一致指出:“四人帮”扼杀《园丁之歌》就是反对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反对敬爱的华主席,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就是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贩卖唯心论、形而上学的黑货,妄图把教育阵地作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师生决心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4.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照妖镜下已经原形毕露,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同全国务行各业一样,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蓬勃发展。曾经被“四人帮”扼杀的湘剧高腔《园丁之歌》,今天又重新获得了新生。 湘剧高腔《园丁之歌》是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一出好戏。广大工农兵群众衷心爱戴、热情赞扬这是一朵社会主义文艺的鲜花。但是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利用手中把持的权力,不准在全国上演上映《园丁之歌》,他们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强令在全国批判  相似文献   

5.
列宁有句名言:“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王张江姚“四人邦”是善于以“泡沫”来迷惑人的。他们把自己装扮成教育革命的“功臣”,文化大革命的“代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卫士”。“四人邦”在教育战线上炮制“两个估计”和围剿湘剧《园丁之歌》,也是披的这几件外衣。然而,泡沫毕竟是泡沫,不管它怎样五颜六色,炫人眼目,总是会瞬息破灭的。不管“四人邦”怎样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到头来还是掩盖不住这两幕丑剧的反革命本质。 (一) 大家知道,湘剧《园丁之歌》是在华国锋同志亲切关怀和支持下,由湖南革命文艺工作  相似文献   

6.
湘剧《园丁之歌》是一九七二年九月出笼的。时值林彪反党集团发动的反革命政变阴谋被彻底粉碎一年以后。当时,全国人民正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文化教育战线同其它战线一样,形势一派大好。但是,在大好形势下,社会上又刮起了一股所谓批极“左”的右倾翻案妖风,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疯狂反扑。就是在这股妖风中,《园丁之歌》这出有严重错误的坏戏,应运而生,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这是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尖锐反映。这出曾经被一些人吹捧为“教育革命赞歌”的小戏,根本不去表现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个瓜果遍野、收获丰饶的季节。第二个教师节来临了。 我们向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上的广大教师致以热烈的节日的祝贺。 教师是培养祖国未来一代的园丁。花朵靠园地。祖国未来一代的成长,要靠教师。前些年有个戏,叫《园丁之歌》,“四人帮”的御用文人批判道,把教师叫“园丁”,党的地位和作用放到哪里去了?这是典型的胡搅蛮缠!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无可怀疑的,而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口授身传,在德、智、体诸方面细心照料,培育学生,他们所起的园丁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师的工作中,体现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力  相似文献   

8.
被“四人帮”的叭儿狗于会泳吹捧为“和《园丁之歌》不一样,很好,参加了斗争”而名噪一时的话剧《风华正茂》(以下简称《风剧》),是阴谋文艺的一个货色,是按照“四人帮”“写与走资派斗争”的黑旨意  相似文献   

9.
湘剧《园丁之歌》以教育革命为题材,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革命教师俞英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努力实践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革命教师的新面貌。俞英这一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工农兵、革命师生和革命家长的赞扬。但是,“四人帮”一伙怀着反动的政治目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硬给她扣上一顶“坚持修正主义路线”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帽子。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恶毒攻击和诬蔑。列宁教导我们,判断一个人最好的尺度是“根据他的行动”。判断剧中人物俞英,也必须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六年九月,鲁迅针对当时各种反动势力叫嚷“保存国粹”、“整理国故”,在教育阵地煽动“尊孔”、“崇儒”、“专经”、“复古”,向“五四”运动进行反攻倒算的反革命逆流,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这篇文章,凝结了鲁迅从事教育活动的深刻感受和战斗经验,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勇敢地声讨了教育领域里的“读经复古”路线,愤怒地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罪恶。文章中所描写的“三味书屋”,再现了封建“书塾”的面貌,深刻地反映出地主阶级长期统治的教育领域,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是“宿儒”自鸣得意的一统天下,是囚禁青少年的孔教衙门。看了湘剧《园丁之歌》后,很自然地想起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1.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步履朝阳路,心贴工农兵。滴滴汗水花上浇,喜看来日满园春。”这是湘剧《园丁之歌》的主曲,短短的三十八个字,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战线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原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在中等师范学校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通知精神,现制定出《中师“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宗旨;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意义;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基本原则;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序》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句,其中逗号似有误。余以为应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或删去句中逗号。理由如下:一、从《琵琶行》全文看,不见自居易唱歌;从有关自居易的文字看,不载他有“善歌”之才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注说“歌”即“作歌”。那么,“为长句”是什么?不是写七言歌吗?这里把“歌”解作“作歌”岂不重复了吗?其实,“为长句歌”是符合实际的,“歌”表示  相似文献   

14.
湘剧《园丁之歌》是一出宣扬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坏戏。全剧虽然只有四个人物,七、八千字,却把党对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的方向道路,以及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的否定和歪曲,猖狂反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我们必  相似文献   

15.
湘剧《园丁之歌》是一出妄图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攻倒算,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抗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坏戏。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的大好形势下,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工农兵和革命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展开  相似文献   

16.
湘剧高腔《园丁之歌》是经华国锋同志审定并指示拍成电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赞赏这是一出好戏。然而,“四人帮”却横加指责,污蔑它为“大毒草”,强行组织所谓“批判”,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大“围剿”。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不打自招地说:“这不是文艺问题,这是政治。”是的,  相似文献   

17.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孙先生要否定“教师是园丁”的理由着实让人讶异:“将某种社会行为隐喻为园丁,本身就具有反人性的意味。”——孙先生的文章用三个分论点来力图“颠覆”“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首先,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其次,有园丁的地方必然有野草”,“第三,园丁文化只认可一种人造的秩序”。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冲垮了资产阶级在教育战线上的反革命专政,使这块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形势一派大好。然而,林彪反党集团刮起了一股否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妖风,狂叫“教育质量降低了”,弹起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前朝曲”。湘剧(《园丁之歌》适应这股反动的修正主义思潮的需要,打着“教改新篇”的旗子,唱着“克己复礼”的调子,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所批判过的东西,经过乔妆打扮,重新树立起来,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扬幡招魂,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反攻倒算。我们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批判大旗,彻底肃清它在教育战线上的流毒。  相似文献   

19.
在举国上下热烈欢庆伟大胜利的锣鼓声中,曾被“四人帮”扼杀的湘剧《园丁之歌》重新登上了文艺舞台和银幕,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我们党支部和学校师生更是特别的兴奋和激动。我们热烈欢呼我们党又有了英明的领袖华国锋主席,热烈欢呼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园丁之歌》出笼后,有人介绍说:这个戏取材于“教育革命的现实斗争”,“突出了‘花红要靠育花人’这个主题”。并且特别提醒人们:这个“主题”揭示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提出了当前教育革命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主题”的确定,经过了“反复琢磨”、“精心雕刻”,“前后修改了三十多次”,还有“省、市许多领导同志亲自参加讨论,一块动笔修改”。真可谓下功很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