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日斯  范青 《中国广播》2009,(10):75-76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本文从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巧用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入手,阐述了地方广播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巧用新闻资源,做好做强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2.
张荫泉 《新闻窗》2014,(1):58-58
广播是让人们通过耳朵听有声语言来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单通道新闻媒介,所以,通常把由广播获取信息叫做“听广播”;电视是让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两个感官双向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双通道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媒介与广播等新闻媒介相比,其特点是声像并茂,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但是,它的优势在于主要依靠视觉形象,也就是画面来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画面是电视新闻反映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主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评论是新闻媒介针对各种新闻事实,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新闻体裁,被称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不仅具有新闻评论的基本特性,同时又受广播自身规律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它新闻评论的一些特点。通俗化。首先,从广播听众的组成成分来看,广播评论的内容需要通俗。各种不同的报纸,一般都有相应的读者层次,可以根据办报宗旨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和确定各自评论的内容。而广播评论则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促使我写本文的动机之一就是想提出"非新闻媒介"这个概念.据我所知,以往的中外传播学著作中并没有这个概念,而只有"新闻媒介"概念,但是此概念并不能涵盖传播学研究的所有媒介."新闻媒介"指的是那些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主要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这几种媒介不仅具备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也具备传播非新闻信息的功能,除传播新闻以外,还用大量版面、时间、频道等传播与新闻无关的信息,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疗保健、娱乐消遣等.这些信息都可称为"非新闻信息".那么,具有传播非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就可以称为"非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中的新闻评论都有它们的共性: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延长、深化、升华,在引导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懂得视觉逻辑。这是电视新闻写作同其它新闻媒介的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新闻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登在报上,读起来顺口,在广播中播出来,听着顺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稿件能与画面相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介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近代新闻史上空前激烈的竞争。这是三大新闻媒介在迈向21世纪的进军中写下的历史篇章。广播在这场竞争中重振雄风,焕发青春,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生机盎然。竞争应运而生早在30年代,报业就开始“人丁兴旺”起来,党报、机关报、团体报、综合报、行业报、企业报、社会对象报、  相似文献   

9.
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运用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采录、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评论是通过媒介,面向广大听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见解和看法的一种体裁。广播评论的特点是便于口说耳听。广播这种后起的新闻媒介在移植报刊新闻评论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传播特点逐步改造这种体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报刊评论的表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同报纸、电视一起,被人们统称作“新闻工具”或“宣传工具”。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比较重视广播与报纸的共性,却忽略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媒介这一事实。吴冷西同志就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以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口号,标志着广播的个性复归。广播作为独立的新闻载体,开始有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这些年在广播宣传中,有自己特点的东西比过去多了,主要是“有声有情,声情并茂”。但毋庸讳言,有广播特点的东西还是太少。特别是在新闻性广播中,有的应该比报纸更快的消息却慢腾腾的,有的  相似文献   

11.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也许是国外新闻媒介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某报漏报了当日当地的大新闻,负有此责的记者就要挨板子,严重的还要炒鱿鱼,因为这是失职行为。想当年《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初出茅庐,因漏报当晚一位著名女演员自杀的新闻,不是受到上司严厉的责罚与警告吗?所以若要问记者最大的禁忌是什么,这就是漏报新闻了。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编辑是一项渗透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和行业很广,需要具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同样的思想和文字功底,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同时,相关的知识比如采访、录音、信息传播等广播新闻行业的素质也要具备。有了这些基础,还需在时效性、指导性、鲜活性、实用性、生动性方面有所侧重,才能做好一则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必须真实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一种新闻媒介都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广播是党的喉舌。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之一。它的对象广泛。传播迅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更应该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作为广播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录音报道,也必须与其它宣传形式一样遵守新闻的真实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给新闻改革吹进了一股清风,对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广播新闻,更是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广播是我国三大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即使在目前报纸发达、电视兴起的时代,广播仍然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等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但是,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如何争夺新闻受众,就成为各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我国广播在老对手——报纸,和新对手——电视的夹击之下,不能不承认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由文字口播、图片报道、录像新闻,发展到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当电视走到了现场报道、现场直播这一步时,电视的传播优势就从报纸、广播等众多新闻媒介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广东广播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江英,陈永光,余碧君(一)广播新闻改革,一直是广播界自身发展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十五年的探索实践,广东电台走出了一条有岭南特色的广播新闻的路子,在省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介中独树一帜,成为广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总汇和舆论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四、新闻信息的种类报刊、广播、电视发出的新闻信息并不完全一样,认真研究每一条消息的内容都可发现,新闻信息有几种不同的类别。从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看,一切新闻媒介发出的信息不外乎有口头语言、音响、文字、图象四类。广播新闻表达口头语言和音响信息,播音员播读各类新闻,都是口头语言信息的集纳;当广播里出现由远及近的汽车喇叭声和火车吼叫声,告知听众“汽车来了”、“火车来了”的信息。”当然,广播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实,是记者所要全力捕捉的对象,并致力将其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出去。对于这些见诸报端、广播、电视屏幕的新闻,大量的是记者或通讯员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采访得来的,但也有一部分则是无意中“拣”来的。“拣新闻现象”的存在及其意义“拣新闻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大约从我国唐代的《邸报》面世之时就有,以后随着广播、电视的相继出现,“拣新闻现象”就更为普遍了。这是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产生不受主容  相似文献   

20.
贵杂志在1999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程广民写的《指疵三题》,这篇文中列举了“昨天下午17点”等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语言的例子,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简洁,是“叠床架屋”,本人有不同看法,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是不简洁,而正是广播、电视语言的独特表现。报刊与广播、电视同是当前的主要新闻媒介传播工具,在“新闻传播”上,它们具有共性,但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报刊能够仔细看,广播、电视则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报纸提供的信息,可以反复读、细琢磨,广播、电视则一播而过,保留性差。为了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