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不断深入,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相一致,而且新课改的很多理想目标只有在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践行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制约,小班化教育在我国的实施遇到了诸多困难。如何认识这些困难,何以解决这些困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学会实验研究会2001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在杭州市胜利小学举行。会议以“小班化教育”为主题。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考察了杭州市胜利小学开展“小班化新班级教育”的实验情况,并就有关小班化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一般而言,小班化教…  相似文献   

3.
透视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浪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就已成为美国政府和民众所青睐的教育革新措施之一,90年代左右的两份权威的实验性研究报告: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终于推动小班化教育成为席卷美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但美国的教育学者们也从实施中发现了小班化改革的不少问题,其教育决策者们开始关注小班化之外的其他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变化。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改革的举措,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了社会的变化和需要。本从优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师生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小班化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注理由:正在带来“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的小班化教育,代表着现代教育的新方向而方兴未艾。自2000年前后,小班化教育植根西部教育土壤以来,她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日显其思想、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回归教育本真,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上.呈现了新的教育生命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教育而备受推崇,小班化教育之花因之而鲜艳。然而,犹如荒野里难以生长富贵的牡丹花,小班化教育的种植发育,决然离不开优质环境和条件的支撑,在外在支持力和内动力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切不可大规模移植。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不断深入,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相一致,而且新课改的很多理想目标只有在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践行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搞好“小班化教育”实验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小班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些普通小学自我发展的出路。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三小学以“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为突破口,以强化科学管理为切入点,采取“优化教师结构、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四项工作策略,经过3年多的实验改革,学校已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观凤 《上海教育》2007,(4B):56-56
上海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同一时代的发展产物。二期课改中如何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这是对上海教育改革前沿问题整体思考后萌生的一个想法。上海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1996年,它的明显标志就是以上海市教委和市教科院的,即张雪珍、毛放领衔的《步出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报告的发表。而当时上海教育改革的另一个紧锣密鼓的举措,就是第一期课改的全面推广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小班化教学既是时代所趋,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在小班化改革中,要转换观念,更新师生对话模式,以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班化教育要改变的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玉 《辽宁教育》2010,(9):31-32
小班化教育是在时代发展、社会选步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教育适度超前的具体体现。小班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学校精细化的管理和教师精细化的操作。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成功发展的目标。小班化是整体性改革,需要通盘思考,需要周密完善的配套机制和跟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