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的幸福     
扭着长蛇腰的山路,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泛着潮湿味的泥土……这条路的尽头住着我的奶奶——一个如山一般坚强的女人。爷爷去得早,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奶奶的肩上,在那个饭不饱肚的年代,奶奶供出了山窝窝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的  相似文献   

2.
奶奶的幸福     
秦文琰 《高中生》2012,(8):56-56
爷爷去世早,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奶奶就一下子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在那个饭不饱肚的年代.奶奶培养出了当地山窝窝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的父亲。后来,父亲在城里安了家,好几次回老家都想把奶奶接来与我们同住,可固执的奶奶始终不答应。直到前年,奶奶松了口.搬来了城里。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家里,妈妈的权力最大,我和爸爸都得听她的,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没人敢指责她,就连上了年纪的奶奶爷爷也不例外。这不,妈妈又买来了鲜奶和鸡蛋,每顿都让奶奶、爷爷吃呀喝呀的。过惯了苦日子的奶奶、爷爷心疼钱,几次对妈妈  相似文献   

4.
那把黑雨伞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天,我和奶奶冒着小雨去散步。出门前奶奶递给我一把带花边的小伞.自己拿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黑伞,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那把伞是爷爷生时用的,每次下雨,爷爷都会带着它。我和奶奶走出了门。小雨很柔和,也很有节奏,如美妙的音符在跳动着,正如我思念爷爷的心一样。记得那次在爷爷奶奶家过生曰,爷爷亲手下厨,还给我买了爱吃的食物。而那个大蛋糕:让我  相似文献   

5.
毛衣情结     
梁静怡 《初中生》2016,(20):18-19
那件件毛衣,是我一生的珍藏,是奶奶年轻的模样……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奶奶家.那时的印象中,奶奶是个很厉害的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奶奶还烧得一手好菜,跳得一支好舞,尤其织得一手好毛衣. 爷爷和奶奶年轻时在云南保山做毛线生意.去年,我去了那个他们曾经打拼的地方,“东阳毛线”这四个大字至今仍在我眼前闪烁.  相似文献   

6.
<正>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  相似文献   

7.
爸爸要我当画家,我趴在桌上画呀画。妈妈要我弹钢琴,弹得我头晕手发麻。爷爷让我当作家,古诗背得我眼发花。奶奶让我学数学,扳着指头数呀数。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幸福     
爷爷去世早,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奶奶就一下子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在那个饭不饱肚的年代,奶奶培养出了当地山窝窝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的父亲。后来,父亲在城里安了家,好几次回老家都想把奶奶接来与我们同住,可固执的奶奶始终不答应。直到前年,奶奶松了口,搬来了城里。刚来城里的几天,父亲带着奶奶满城跑,今天去这个公园逛逛,明天去那个广场走走,见前所未见的,闻前所未闻的。那几天,奶奶的嘴角都咧到了眉头,满脸的高兴、满脸的骄傲和自豪。半年时间过  相似文献   

9.
此木 《家庭教育》2009,(7):69-69
伊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奶奶变得越来越健忘,常常忘记把糖放哪里了,忘记付账单,忘记去购物的时间。 “奶奶出了什么事?”伊娃问道,“她以前总是告诉我要记住这个记住那个,现在她自己都忘记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家有对“吃醋大王。”那对“吃醋大王”就是我和奶奶。每次写作文我都喜欢写爷爷,奶奶看了直噘嘴,说:“我难道对你不好吗?怎么从不写我呀?”听了奶奶的话,我偷着乐了,心想老人也吃“醋”哩。平常说话我总把“爷爷”两AONIANZUOWENFUDAO个字挂在嘴边,奶奶听了直皱眉,看样子奶奶“醋”量真不小。我想以后说话一定要把“爷爷奶奶”一块儿说。也许是“吃醋”也遗传吧,其实我也爱吃“醋”,但唯一能让我吃“醋”的只有我那个顽皮的妹妹,要知道她才两岁,就有本事让我“失宠”。妹妹一进屋,我仿佛就从奶奶的眼里消失了,气得我大喊大叫,好…  相似文献   

11.
奶奶     
在这个暑假,每天都可以接到奶奶的电话,她总用充满希望的语调问我:“来吃饭吗?”我总是摇摇头:“不了,妈和我都很忙。”奶奶的语调会一下子灰暗下去。其实妈的确很忙,中午都不能回来做饭,我每天都在吃盒饭,可我并不忙,只是懒得跑一趟罢了。爷爷从未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我只能在银色的素描图里见到他熟悉的笑容。他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是奶奶撑起了这个家,让儿女们都成家立业。我不懂爷爷与奶奶之间的感情,奶奶不喜欢在家里提起爷爷,只记得每年除夕,奶奶都会在爷爷像前摆一盘糖果,然后久久地凝视着爷爷的画像,糖果要等到正月…  相似文献   

12.
没上学的时候,不明白什么叫"小抠",只是听奶奶说爷爷是个"小抠"。后来我才知道"小抠"是舍不得花钱的意思。奶奶说得真对,爷爷就是不喜欢花钱,特别抠!就说那年,我过5岁生日,叔叔和舅舅都给我买了许多生日礼物。可是爷爷不但没有送我礼物,还说: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过生日买这买那全是乱花钱。我每次去爷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幸福     
<正>扭着水蛇腰的山路,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泛着潮湿味儿的泥土……这条山路的尽头住着我的奶奶——一个如山一般坚强的女人。爷爷走得早,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家里的重担就一下子落在了奶奶的肩上,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奶奶供出来山窝窝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的父亲。后来,父亲在城里安了家,好几次回老家要把奶奶接来与我们同住,可固执的奶奶始终不  相似文献   

14.
小小粉刷匠     
小松鼠多多的爸爸、爷爷、爷爷的爸爸都是粉刷匠。多多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最棒的粉刷匠。今天,多多爸爸出门了,多多一个人呆在家里看动画片。突然,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谁呀?”多多赶紧去开门。门外,雪花漫天飞舞着,兔奶奶围着围巾站在雪地里。“兔奶奶,快请进!您有什么事吗?”多多把兔奶奶让到屋里。“兔妈妈生下小宝宝了,我们想把兔宝宝的房间布置得漂亮一点,所以想请你爸爸粉刷一下。”兔奶奶告诉多多。多多为难地说:“可是我爸爸不在家……”多多真不忍心让兔奶奶失望,他眼珠子一转:“爸爸不在家,我不正好趁机露一手吗?既可帮助兔奶奶,又能让爸爸大吃一惊!”想到这儿,多多就对兔奶奶说:“兔奶奶,没关系,我来粉刷吧!  相似文献   

15.
两代童年     
(一)我的童年基本是在河北老家度过的。据说,我家从太爷爷开始,一直是一脉单传。我爸爸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50岁,老年得子,自然更是娇贵,自然也更让奶奶格外盼望孙子的降临。哥哥的出生让一家人着实兴奋了一回,然而自此之后,就没了下文。随着两个姐姐相继出世,奶奶的脸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奶奶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爸爸说,奶奶这辈子,可吃了不少苦,爷爷走得早,她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养大了两个孩子,多么不容易!所以,现在我们一大家人都特别孝顺奶奶。这不,爸爸和姑姑又为接奶奶去西安的事争上了。姑姑家在西安,生活环境舒适,想让奶奶去城里,享受一下繁华的都  相似文献   

17.
奶奶生于1921年,比我大49岁,我们之间隔了半个世纪。奶奶年轻时没有拍过照片,我不知道49岁以前的奶奶什么样子,甚至49岁以后的好多年她是什么样子,我也已不记得。老家的堂屋北墙上有奶奶的遗照,和爷爷的并排挂在墙上。这是她去世前十多年让一个走乡串村的照相人照的,爷爷的也是。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爷爷、奶奶疼头孙,爸爸、妈妈爱晚崽。”我是独生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头孙,自然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但自从叔叔的儿子申培出生以来,我明显感觉到爷爷不如以前那么疼我了。爷爷家有什么好吃的,申培总是抢着吃,爷爷也不管;我看不惯申培的霸道,有时跟他吵架,爷爷总是批评我,说我是姐姐,应该懂事些,让着弟弟。我嘴里不说,心里却老大不服气。  相似文献   

19.
一 8年前的那个春天,住在城里的奶奶因忠心脏病回到乡下,爷爷为了让爱花的奶奶开心,便将屋后的荒地开辟出来,地挖得深深的,土疙瘩敲得碎碎的,农家肥上得足足的,种了许多果树,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束像蒿草一样的植物栽在里面。  相似文献   

20.
于俊杰 《家长》2023,(22):45-46
<正>我的书房充满书香,回荡着书籍给一家人带来的欢声笑语,记录着一家人各自手持一本书静静阅读的情景……应该说,我们家在爷爷那一代就奠定了改变家风的意识和思想基础。谈到家风,还要上溯到奶奶的父亲,这位祖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家中藏书很多。受家庭影响,奶奶读过很多书。记忆中,童年时奶奶经常背诵《千字文》和《百家姓》给我听。爷爷家境贫穷没读过书,但是能吃苦,头脑灵活,经过勤俭持家日子过得也挺好。父亲说:“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在奶奶的影响下,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就培养父亲上学读书。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期间,在全家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爷爷依然让父亲继续上学,为的就是改变不识字的家风,并把这一希望都寄托在了父亲身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上初中时爷爷病故了,临终前他拉着父亲的手说:“一定要坚持读书,要走出去,不能窝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