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一直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的霍金,曾经做出过哪些令人膛目结舌的预言呢?预言1:"黑洞"不存在霍金2014年1月提出这一论断时,一度震惊了科学界,因为这与他自己过去提出的理论相悖。1974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学说,该学说是霍金对天体物理学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霍金在该学说中指出,黑洞在形成中质量  相似文献   

2.
问专家     
正黑洞中存在着惊人的能量,人类是否能从黑洞中获取这些能量?黑洞有着强大的引力,能吞噬周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物质,看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使用黑洞里的能量。因为只要我们穿过黑洞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就会被它吞噬。但是如果换个方法,或许可以做到。理论认为,黑洞不是只进不出的,其中的能量也可以逃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有机会把从黑洞里逃出的粒子收集起来。但是黑洞非常黯淡,一个质量和太阳相等的黑洞,发出的辐射相当于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3.
唐逸 《今日科苑》2007,(17):34-35
黑洞真的存在吗?它们到底在哪儿?从黑洞这个概念提出至今,科学界关于黑洞存在与否的争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发表在新一期的《物理评论D》上的文章直指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就是建立在黑洞存在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克劳斯的"无黑洞论"成立,那么,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对近几十年来世界天文物理学研究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广义相对论将因时空的物质和能量弯曲的时空定义为引力,曾预言过如引力场中的时间膨胀,引力波等问题。而黑洞则是由其推导出的大质量恒星的终结状态的直接应用。黑洞作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一种模型一直是理论物理学家所考虑的重点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因为它不但具有力学特点,而且还伴随热力学性质。而黑洞热力学的研究是近期物理学家们的重点关注方向,物理学家们想要通过研究黑洞热力学,来重新认识黑洞的量子本质。本文利用文献查阅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简单的描述了黑洞的霍金辐射和黑洞热力学四定律的内容以及Quintessence暗能量模型,计算了Quintessence背景下Schwarzschild黑洞的量子隧穿过程和黑洞遗迹,进一步阐述了暗能量对黑洞遗迹熵的影响,最后得到了Quintessence黑洞熵的表达式,再分析结果,黑洞的霍金辐射为非纯热谱、出射过程满足幺正性原理、支持信息守恒。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作为宇宙中奇特的天体,我们通过认为它们不会发生与超新星爆发类似的物质抛射事件,更多时候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并形成可视的吸积盘,但有时候黑洞在吞噬恒星物质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暴。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范围处于100至10万倍,  相似文献   

6.
孝文 《金秋科苑》2009,(19):50-51
据英国媒体报道,以色列物理学家创造了一个可捕获声音而不是光线的人造黑洞,并试图借助这个黑洞探测理论上存在的“霍金辐射”。霍金辐射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30多年前提出来的,能够让黑洞随时间流逝逐渐蒸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孤独的黑洞     
绝大多数大型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在内,都有一个黑洞作为核心,这个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是太阳的几亿倍。尽管黑洞自身无法被探测到,但是它们所吞噬的物质在涡流中摩擦、发热。产生大量的辐射,可以被人类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那些在黑洞附近因被吞噬而产生强大辐射的星体被称为类星体,其光芒四射,即使是最亮的星系也为之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8.
黑洞的胃口极好,几乎吞噬一切落入自己边界(科学上的说法叫视界)的物质,是个连光线都不放过的家伙。所以从理论上说,黑洞的质量没有上限。而在现实中,黑洞在吞噬了自己边界内的所有物质后,无法吃掉更遥远的天体时,它的体重的增加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9.
黑洞总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前面的文章已经谈到,黑洞的视界把奇点包了起来,所以即便里面发生天大的奇迹,我们在视界外的科学家也不用担心,因为里面发生的任何事都不会影响到外面来。  相似文献   

10.
黑洞是迄今为止宇宙学家们了解得最少的宇宙怪物之一,因为黑洞的密度非常高,它可以吞噬光线,使我们无法通过光线观测它们。但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对周围物体的重力影响来发现它们,也可以通过对黑洞周围散发出的X射线和其它射线的观测来了解它们。理论上认为,流入黑洞的气体会先在黑洞边上形成一个碟状的大吸盘,X射线就从这个不断增长的碟状盘中散发出来。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X射线来观测研究黑洞的。今天,宇宙学家通过这些X射线在黑洞附近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现象呢?在那里,有一些气…  相似文献   

11.
霍金的赌局     
斯蒂芬·霍金大概是当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物理学家了,他研究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奇点,为黑洞的存在找到了依据,还提出了黑洞可以旋出辐射这样颠覆人们认识的理论。而除了在专业领域的这些成就之外.让他成为家喻户哓的公众人物的还是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霍金把介绍高深物理问题的科普书写成了全世界流行的畅销书,在公众中间掀起了宇宙学热潮,这个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里,科学家都是大脑比较发达的人物,他们思维比较缜密,分析比较深刻,看问题比较长远,在打赌活动中应该占有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在赌局中屡屡败下阵来。霍金打赌三连败研究黑洞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打了三次赌,全都输了。第一次是在1975年,霍金与美国物理学家索恩打赌,关于天蝎座X-1(X指X射线源,1  相似文献   

13.
<正>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最强有力的怪兽,它盘踞在星系的中心,不断吞噬周围气体,发出强烈的辐射,在黑洞边缘可以产生贯穿星系数千光年的高速喷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员在1.3mm这个相对较短的射电波长,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获得了对有可能是银河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人马座的内在大小的一个新的估计值。所获得的关于SgrA*大小的下限值.小于对假设中的黑洞的视界大小的预测值,说明SgrA*的辐射并不是以黑洞本身为中心,而是以周围的吸积流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黑洞一家亲     
姜岩 《百科知识》2003,(2):28-28
如果一个天体质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那么它的引力大得就会连光都逃不出去。这种天体就是黑洞。黑洞有许多古怪的脾气。原先人们认为黑洞是静止的,后来人们发现多数黑洞应当是旋转的;原先人们认为黑洞是“只进不出”的守财奴,后来人们发现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的同时也向外发出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6.
一个勇于探索未知并勇于实践的人 当霍金还是一个研究生时候,就敢于向专家和权威的观点挑战,发表自己独立的学术见解。这在当时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魄力的。他关于时间,空间历史与未来,以及对黑洞辐射的认识与分析,起初并未被大多数科学家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黑洞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时刻张着恐怖而漆黑的大嘴,不断吞噬周围的物质,自己不断膨胀和肥大,好像把整个宇宙的物质吞进去都不够称心。然而,美国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经研究认为,黑洞的体重也是有上限的,黑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生长了。这个上限就是大约100亿太阳质量的体重,再之后,黑洞就会在这个体重上徘徊。宇宙中还没有发现比这个体重更大的黑洞。  相似文献   

18.
问专家     
<正>如果你遇到一个质量为1克的黑洞,会发生什么?根据霍金的理论,在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微型黑洞,它们的质量比1千辆汽车的质量还大,但是体积却比一个原子还小,所以可以轻松穿过地球,不会对地球或者人类产生影响。但如果是一个硬币大小的黑洞,那么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个黑洞的质量为1克,根据史瓦西半径公式,可以算出这个黑洞的半径大约为10-30米,而一个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被黑洞吞噬。  相似文献   

20.
正它们一定在某个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引力波终于被发现了,但这只是划去了长长的神秘名单中的一个。从产卵的鳗鱼到黑洞的事件视界,有很多我们确信存在的事物,如同躲在神秘的黑箱中,始终不见踪影。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列举10个这样的有趣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