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是一个十分突出而有趣的现象,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习俗和年节习俗中,还是在生育婚丧等人生礼仪中均可常见其形影.谐音现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体现了民间对语言的魔力崇拜,反映了"同声相应"的巫术原理,更表达了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谐音习俗是因语音相谐而形成的民俗事象,其产生是建立在语音的基础上.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特点,因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谐音习俗.汉语方言的声母、韵母、韵尾、声调等方面都能直接影响到谐音习俗的形成.同时,谐音习俗的研究,有助于对汉语史的研究,特别是对语音的发展演变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周梅 《楚雄师专学报》2013,(8):34-37,41
汉语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文学作品中。笔者试从汉语语音和汉语语义文化特质两个方面探讨汉语谐音的内部形式基础和转化机制。汉语谐音从形式上看是依据语音来延展的,亦即汉语语音是汉语谐音的形式基础;汉语谐音从内容上看是依据汉语语义的民族文化特质来进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转化的。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和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方言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文章以山西民俗为例,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事项中的反映,从侧面揭示了人们重和谐﹑盼富贵﹑祈平安﹑求吉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汉语谐音的运用及其文化心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的谐音作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民风现象存在于汉人的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之中,数量之多,应用之广,一直为汉族人所乐道。一种语言中的谐音成分跟该语言的语音结构固然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还跟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相联系。弄清楚汉语谐音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中表达得体。  相似文献   

7.
谐音与修辞     
“要向前看,不要向钱着。”“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百姓百姓,一百样信。”这些群众中口头流行的话说来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究其原因,是谐音产生的表达效果。其中“前”与“钱”、“部”与“步”、“姓”与“信”构成谐音。谐音即指字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现象,也指同形同音的字和词的异义现象。谐音是一种很活跃的语言现象,其应用很广,不仅运用于语言文字中,就是一些事物乃至社会生活习俗也与其有关。先从民俗来看,谐音常被用来委婉曲折地表达祈求赐福的愿望,比如有些地方送结婚礼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美学的构架下,基于谐音词语入句后音形义的相互关系,以汉字谐音现象为研究对象,从瓦解旧的形音义平衡生成新组合、创造陌生化效果延展感知过程获得美感体验的角度,尝试阐释网络语言谐音现象新奇美的致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试以客家民俗为考察对象 ,从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入手 ,重点分析它与文化、民俗的关系及其在民俗中的表现形式 ,对客家民俗事象的意义进行归纳、分析 ,认为客家民俗存在隐喻象征、谐音象征意义等。通过这些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促进我们对客家民俗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并求得此类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只存于口头的岳西赣语,同样具备元音占优势、声调分明、轻重音变化等语音特点.这些特点给岳西赣语语音修辞提供了极丰富可用的材料.文章着重介绍岳西赣语区俗语及民俗中押韵、谐音双关、音节对称、声调抑扬及语音美化、避讳等语音修辞现象,展示其语音之美.  相似文献   

11.
皖西北谐音民俗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不论是在生育婚丧等人生礼仪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和年节习俗中均可常见其形影。皖西北丰富多彩的谐音民俗主要源自皖西北先民们的语音崇拜、语音避忌及其审美追求,有其坚实的语音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口彩”(吉祥话)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是谐音“口彩”;就其使用来说,可用于各种民俗场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民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节庆、数字、谐音等方面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的特点,阐述了熟语中的民俗文化内涵,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词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俗含有民俗心理、民俗语言和民俗行为三大要素。民俗信仰构成是民俗语言聚核的基础;谐音联想是民俗语言的内核;歇后转义形成民俗语言的各种特性;整合与调节是民俗语言的基本作用。掌握民俗语言聚核的基本规律,发挥民俗语言的功能与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谐音是汉语里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研究汉语谐音现象,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谐音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揭示一些常见谐音现象成因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析谐音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使留学生在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时,多一些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意识,少一些文化碰撞带来的误区和误会。  相似文献   

16.
Sperber和Wilsonde的关联理论作为一个阐述交际的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当代汉语新词中的谐音现象,并分析了其在当代汉语谐音新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谐音双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特质。文章总结归纳了几种带有民俗特色的谐音双关,并从人文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华民族注重和谐、含蓄幽默及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谐音双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特质。文章总结归纳了几种带有民俗特色的谐音双关,并从人文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华民族注重和谐、含蓄幽默及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有其独特的民俗。在汉文化民俗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或吉祥语,绝大部分禁忌语或吉祥语是通过语音符号的邻近关系来传递其隐含意义的。我们正好可利用这种语音邻近关系,从转喻思维角度对汉文化民俗中存在谐音的禁忌语或吉祥语进行探讨,以为人们理解汉文化民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加深人们对汉文化民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表达技巧,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将拟表达的内容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呈现。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按照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谐音中拟表达的内容属于一个“域”(domain),谐音中使用的字词属于另一个“域”(another domain),是一种跨域喻指现象,属于隐喻范畴,所以谐音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域映射到另外一个域,即一种语音隐喻。谐音并非汉语的独有现象,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谐音现象。不同语言的谐音采取了不同的隐喻路径,从而构建起的文化世界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谐音是具有语言性的,甚至可以说,谐音是具有文化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