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拉力作用在下面的物体上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_2的足够长木板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物块,试讨论物块、木板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1计算两物块之间的弹力的一般公式N=(m_1 F_2 m_2 F_1)/(m_1 m_2).(1)特点:分子和分母上都是两项和的形式,而且分子上的两项是交叉轮换的.(2)说明:①不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斜面上,两物块之间的弹力都适用上式计算.②不论是光滑还是粗糙(摩擦因数相等),两物块之间的图1弹力都适用  相似文献   

3.
追体碰撞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追体碰撞前两物体的动量值,要求判定碰后两物体的动量或动量变化的可能值.由于碰撞性质不知道,因而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一定守恒.如图1,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物块1和物块2同向运动,物块1追上物块2并发生碰撞.设碰撞前后物块1和物块2的动量分别为P_1、P_2和P_1′、P_2′,动能分别、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物理题型有不同的解法,但对同一问题,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解法。巧妙、简捷的解法能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下面以’96高考物理题选解说明如下。 一、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例1(高考题20)。如图1,所示倔强系数为K_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_1、m_2的物块1、2栓接,倔强系数为K_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栓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栓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根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例1两块质量分别为m_1、m_2的木块,被一根劲度系数为后的轻弹簧连在一起,并在m_1板上加压力F,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则所加压力F的最小值多少?解析:因为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故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m_2g,弹簧处于最长伸长状态,即m_1板此时处于最高点.把m_1、m_2两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此整体的重力全部用来产生m_1板的加速度,故有:  相似文献   

6.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 m_1和 m_2,用细绳连在一起,中间有被压缩的轻弹簧,木块乙放在地面上,在把细绳烧断的瞬间,木块甲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a,则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____。解:把甲乙两木块及弹簧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_1+m_2)g=m_1a N=(m_1+m_2)g+m_1a所以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m_1+m_2)g+m_1a例2.如图,质量为 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  相似文献   

7.
<正>若研究对象是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可以表述为:在任意的x方向上,设质点系受到的合外力为F,质点系中的n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n,x方向上的加速度分别有ɑ_1、ɑ_2、…ɑ_n,则F_x=m_1ɑ_1+m_2ɑ_2+…+m_nɑ_n,上式在任意方向上的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讨论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M静止不动,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析:对由M和m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  相似文献   

8.
如图1所示,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长方形物块1、2叠放在水平桌面七,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1上.已知物块2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物块1与物块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要把物块1从物块2上推下来,求推力F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一、正碰撞的动能损失设发生正碰撞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v′_2。正碰前,由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能为 E_1=1/2m_1v_1~2 1/2m_2v_2~2=(m_1~2v_1~2 m_1m_2v_1~2)/(2(m_1 m_2)) (m_1m_2v_2~2 m_2~2v_2~2)/(2(m_1 m_2)) =(m_1m_2(v_1~2 v_2~2) (m_1v_1 m_2v_2)~2-2m_1m_2v_1v_2)/(2(m_1 m_2)) =(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参照上式,可得正碰后系统的动能为 E_2=1/2m_1v′_1~2 1/2m_2v′_2~2=(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于是,正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0.
先让我们从一个具体问题谈起,有这样一道题(见科学出版社,张计怀编《物理习题选编》第21页): 如图1所示,m_1=40千克的木板放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一m_2=10千克的石块,石块与木板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6,滑动摩擦系数为0.4,试求: (1)当水平力F=5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当水平力F=10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解:根据已知条件,m_1与m_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_(max)=μ_0m_2g=58.8(牛)。 (1)当F=50牛时,F相似文献   

11.
题目 求证:在两个连续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四个自然数am_1 m_2,又由a≥n~2可推知m_1m_2≥n~2,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 m_1和 m_2的物体用一不会伸长的绳相连绕过滑轮,分别放在直角三棱柱的两个光滑斜面上,三棱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物体 m_1下降 h_1=-0.1米时,三棱柱沿水平面滑动多少米?三棱柱的质量 M=4m_1=16m_2,绳及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变作用力过程的应用是一个难点。由于受到高中阶段数学微积分基础的限制,对变力的力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需要较高的解题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有:(1)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不同状态的变力瞬时值,(2)转化为平均力的方法,(3)转换研究对象,通过恒力来解决。例1如图1所示,用一根弹簧将质量为m_1、m_2的上下两块水平木  相似文献   

14.
定理:设等差数列{a_n}中,a_1>0(或a_1<0),Sm_1=Sm_1(m_1·m_1∈N,且m_1相似文献   

15.
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其中的速度是矢量,一定要用即时速度。但对于系统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其表达式可采用标量式,这时的速度我们往往可以用平均速度来代换,从而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我们不难证明,物体系动量守恒的标量式中的速度V,完全可以用平均速度V来代替。现证明如下: 现在以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为例。如果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在碰撞前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为V_1′,V_2′,则动量守恒定律可写成如下数学表达式 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1) 因为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物体在速度由V_1变化到V_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两个单摆1和2,摆长分别为l_1、l_2,摆球质量分别为m_1、m_2,且有l_1<l_2,m_1<m_2。将它们的一端分别悬挂在等高的两点O_1、O_2上,如图1所示。将两个单摆拉至使摆线呈水平的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设两个摆球从开始释放到第1次经过最低点时所用时间分别为t_1、t_2;两球在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_1、  相似文献   

17.
例六如图6示,物体m_1、m_2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0.1m_1=4千克,m_2=2.2千克,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求物体的加速度。“上当”途径:设物体m_1沿斜面向上,则m_2沿斜面向下。它的受力情况如图7示。 F_1=m_2gsin45°=11(2~(1/2))=15.5(牛) f_2=μm_2gcos45°=1.1(2~(1/2))=1.6(牛) G_1=m_1gsin30°=20(牛) f_1=μm_1gcos30°=2(3~(1/2)=3.5(牛)  相似文献   

18.
1.如图1所示,水平向左的恒力F=1N作用在电荷量q=1×10-4C带负电的小物块上,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方向沿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物块运动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前2 s内电场力做的功;(2)物块的质量;(3)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9.
定理 设D、E、F分别是正要△ABC的边BC、CA、AB上的内点,△DEF、△AEF、△BDF、△CED的周长分别记为m_0,m_1,m_2,m_3。则: 1/m_1 1/m_2 1/m_3≥3/m_0 证明 在△AEF中,∠A=60°.由余弦定理有: EF~2=AE~2 AF~2-2AE·AF·cosA=AE~2 AF~2-AE·  相似文献   

20.
[实验目的]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作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_1、m_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和s’_2若m_1s_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_1s’_1 m_2s’_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