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农情日记》是湖北电台在实践"三贴近"原则过 程中策划的一个日常系列报道。它结构轻巧,每件作品不超过 5分钟;是湖北电台记者常年贴近一线,通过场景再现手段, 表现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三农" 现状的一档不定期新闻专栏。 2004年初开播,很短时间内便在荆楚大地激起强烈反 响,几乎每天都有寻找"农情日记"的电话打进电台。2004年 4月7日,《中华新闻报》在二版头条《名专栏巡礼》中以《用 真情关注"三农"--湖北电台系列报道<记者的农情日记 >引起强烈反响》为题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该系列报道被 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4年第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 奖";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是湖北电 台应对现代广播的新趋势和对广播记者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 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接到参加“贯彻一号件回望”系列报道通知后,记连日奔走在曾都区和广水市的乡村和山岗,采写了《钟情“市场水”》、《村支书的农情日记》、《“舞庄稼汉”的苦恼》等稿件,并拍摄了部分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春节刚过,“三农”界、传媒圈出现一个新名字——“仲农平”。“仲农平”是谁?包括三重意涵:中国“三农”评论、重农评论、中国农民日报评论。欲听重农音,要看“仲农平”;“三农”有大事,必看“仲农平”。从2021年2月25日首篇《中国时刻!中国震撼!》问世,到2021年11月10日《复兴之路中国粮》付梓,署名“仲农平”的文章已达7篇,无一不是在重大时事、农事节点刊出,“仲农平”已经成为观察中国“三农”、了解国情农情的一个重要宣传文化品牌。既彰显了农民日报“在党言党、为农代言”的使命和情怀,更体现了媒体融合发展形势下,党报评论守正创新、大有可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6.
《北京青年报》不久前发表孙建清为该报“文化论坛”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忆旧”书何其多》,文章说,当下图书市场忆旧题材最为火爆,看看书架,翻翻读书报,杂家杂忆之类的书籍不时跳入眼帘。许多文化名人都拿起了笔在“思痛”和“忆旧”,已经面世的作品《牛棚杂忆》、《顾准日记》、《吴宓日记》、《谭其骧日记》、《思痛  相似文献   

7.
《三农前沿》是江山广播电视台2009年1月全新推出的电视对农栏目。栏目突出实用性,服务性和贴近性,每周一档,目前设有《江郎新风》《农情速递》《你问我答》等版块。《江郎新风》主要介绍江山农业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讲述一个个具有时代感的三农优秀典型和致富故事。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书系》(以下简称《“三农”书系》 ,是“三农”图书出版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在组织出版这套大型“三农”书系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定将有益于今后“三农”图书的开发。   一、情缘“三农” ,服务“三农” ,是《“三农”书系》策划出版的基础  多年来 ,我社出版了不少涉足“三农”的科技图书 ,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业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次组织出版这套《“三农”书系》 ,更是带着深厚的“三农”情结 ,以出版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出好“三农”…  相似文献   

9.
“两会”报道年年求创新。回顾近两年的“两会”报道,《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开辟的日记体裁的报道呈现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日记体裁在“两会”报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茂峰 《新闻世界》2004,(9):43-43,63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好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蚌埠日报》及时开辟了“聚焦三农,力促增收”、“小康路上领头雁”等直接反映“三农”的专栏。为了使“三农”的报道更深入扎实,可见可感.蚌埠日报社总编缉刘学海亲自策划了“春耕见闻”栏目,在为期12天的采访中,我与农民同  相似文献   

11.
接到参加"贯彻一号文件回望"系列报道通知后,记者连日奔走在曾都区和广水市的乡村和山岗,采写了《钟情"市场水"》、《村支书的农情日记》、《"舞文庄稼汉"的苦恼》等稿件,并拍摄了部分新闻图片。 去年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为农村带来了春天,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这是客观现实。但是,如果记者不是在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12.
徐伯凤 《浙江档案》2006,(11):43-43
中国人写日记的传统可谓久矣,最早的可上溯到唐代散家、哲学家李翱的《来南录》。日记属于传记学的范畴,日记作的性情、人格、见解等,都能通过日记予以反映。有一个人的日记,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三十年风云变幻,被选入“浙江档案献遗产工程”。这个人就是坚定的爱国民主人士宋云彬。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泰州日报》推出了“聚焦工业30强”系列报道。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组反映我市骨干工业企业的报道是以《记者住厂日记》的“形式”出现的,一改以往工业经济报道“概念 数字”的枯燥无味与“千篇一律”,视角独特,内容清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速递     
《出版参考》2014,(8):54-56
《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 [美]亨利·戴维·梭罗著 朱子仪译 金城出版社定价:58.OO元 2014年6月 作为爱默生的学生、美国“自然文学的先驱”,梭罗青出于蓝,他的日记被爱默生称为“储蓄所”,而他为世人所熟知的《瓦尔登湖》正是从他的“储蓄所”里零存整取了全部素材.《梭罗日记》是梭罗生命的储蓄所,他的文学生命因此而不朽。  相似文献   

15.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息报》创刊于1985年1月1日,是一张面向“三农”、具有鲜明办报特色的专业报,经过20多年的努,现已成为一张知名度较高的农村报。报社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办报宗旨,坚持走报业细分化之路,近年来,相继创办了《花木世界》、《浙江畜牧》、《农产品专刊》、《浙江农机》、《浙江林业》  相似文献   

17.
1、记者来信。记者来信,过去往往登在内部刊物上。把它作为一种写作样式,注明“记者来信”,贝诸报端,大概始于1978年的《人民日报》,以后各报纷纷效仿,至今在报上还时有所见。2、采访札记。继1978年报纸版面上出现“记者来信”后,又出现了“采访札记”这一新品种。采访札记,顾名思义,是将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记下成篇。3、采访日记。“采访日记”开始出现在1979年,和黄Q匹生当年的“新闻日记”有某些类似之处。以日记形式表述,写作比“采访札记”更加自由。4、调查附记。根据读者来信反映的问题,编辑部派记者前往调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书籍,这就是《南中国“三农”问题调查》。该书是《南方农村报》近年关于“三农”问题报道的结集。据介绍,《南方农村报》努力发挥媒体所拥有的公众话语权优势和传播优势,不但派记者用心采写了大量鲜活的“三农”问题报道,还用心给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民情是什么?张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成了问题,李家对拆迁政策有疑问,王家附近道路不畅通……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喜什么,忧什么,这就是民情,这些民情,就是我们这个《民情日记》开张的原因;解决这些民情,就是《民情日记》开张的目的!……”这是钱江晚报《民情日记》第一期上的开篇语,它基本上传达了开设《民情日记》这个专栏的思路、目的。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民情日记》已成为钱江晚报70万订户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成为钱江晚报的“名牌产品”。在杭州,它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已与搞得轰轰烈烈的“12345,有事找政府”——“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影响力不相上下,以致“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派员上门,希望携手合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一位领导撰文赞扬《民情日记》专栏:“既是‘投诉台’,也是‘回音壁’,更是连心融情的‘桥梁’和‘纽带’。……有如一片片晨曦一片片晚霞,亮人眼目,暖人心扉,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好个《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20.
开播于2006年8月28日的河北电台农村频道,以“三农”需求为第一关注,以“三农”宣传为第一责任,以“三农”发展为第一追求,为农村听众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实用科技、法律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节目,成为农民的“身边厂播”、“实用厂播”、“贴心广播“。《直播“三农”》、《科技村村通》、《农博士来咱村》、《走进城市》等一批特色栏目,拥有厂大听众。开播两年即摘取了中国厂播影视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两项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