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关于专利局或专利复审委员会涉及"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及其"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相关规定,从我国专利申请审查的现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出发,提出在专利申请实质审查,专利申请复审审查和专利复审行政诉讼这三个不同的阶段,相应专利行政部门"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是否承担以及如何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不同程度的责任:在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鉴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巨大和在后还有专利复审、专利复审行政诉讼的双重救济措施,专利局可选择性地承担或"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或"能够说明理由"藉以替代的责任。而在专利复审审查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必须善尽"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责任。在专利复审的行政诉讼程序中,"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应视为专利复审委员会具体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应就其"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及其规范依据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的使用,提出的观点。在专利实质审查领域起到进一步规范公知常识的使用,兼顾审查公平与效率的作用。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公知常识是创造性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合理使用公知常识对于提高审查效率,维护申请人的权益,实现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知常识的相关基本概念出发,对公知常识判断、说理、举证时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规范公知常识的使用,兼顾审查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审查员和申请人在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上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参考了欧洲、美国、日本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归纳了通信领域中公开技术信息的典型载体,总结了我国部分审查员和申请人关于公知常识举证的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通信领域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和审查指南中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审查中,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分析普通技术知识与现有技术、公知常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了欧洲专利局对于普通技术知识的定义,并基于该定义探讨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审查实践中疑难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实审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的审查过程中,常涉及公知常识的举证。本文主要讨论了其中一种较为复杂的情况,即在审查单位举证某一定义的公知常识证据之后,申请人随后提交了对于该定义的另一个公知常识证据,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分歧。笔者对该情况的发生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并给出了建议的解决方式,同时引申讨论了该方法在其他程序中的适应性,以及对申请人撰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当前"公知常识"已经成为业内学术探讨的热点,如何正确地认定公知常识已成为专利审查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引入易得性偏差理论指出公知常识认定过程中容易产生易得性偏差,对容易想到的技术知识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从而导致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认定错误,并结合案例指出在公知常识错误认定过程中存在部件的易得性、工作方式的易得性和技术问题的易得性导致的易得性偏差,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律法规缺少对公知常识的明确定义,导致公知常识在认定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争议性及模糊性。在专利审查实践当中,关于公知常识的认定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在判断是否是惯用手段,而忽略了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判断,从而导致公知常识判断错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引出在公知常识认定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判断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于组合物发明的创造性判断中,审查员往往会指出组分和组分的含量可以通过有限次试验即可容易地获得或直接认定为公知常识,造成一种主观臆断的印象。笔者希望通过案例对组合物发明审查意见中"有限次试验"进行讨论,并由此进一步讨论撰写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后期答复审查意见时如何应对"有限次试验"的审查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结合公知常识理论对方法权利要求中公知常识的认定进行分析,得出适当的公知常识的检索时机,并深入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内网的公知常识检索资源,提出跨库检索的建议和检索技巧。  相似文献   

11.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做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作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公知常识类证据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证据的认定一直是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公知常识类证据的认定不仅涉及程序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决定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以某项区别特徵为公知常识从而否定项专利权创造性时,  相似文献   

14.
在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证据的认定直是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公知常识类证据的认定不仅涉及程序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决定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以某项区别特徵为公知常识从而否定一项专利权创造性时,法院是否采信该公知常识就将直接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本文将以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为线索,尝试对专利授权、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外实质审查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以美国RB歌手Robin Thicke的单曲《Blurred Lines》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审查案例,提出了以专家证人的技术鉴定、科普和教学视频以及技术产品实物作为公知常识举证手段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实质审查工作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开拓了思路,以期有利于今后实质审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公知常识的概念对于熟悉专利法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不少人对其理解以及在具体使用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从公知常识在我国专利法中的规定及对其的个人理解、公知常识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以及公知常识的举证和听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专利的授权以及有效性而言,创造性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在专利审查以及权利权的确权程序中涉及的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是否为公知常识经常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发明构思作为理解发明,重塑发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审查和确权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提倡。从发明构思整体技术方案中去分析和认定公知常识,是保证公知常识的判断不出现偏差,发明创造性的显而易见性能够得到准确判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准确确定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是准确判断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而公知常识给出启示属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技术启示的情况之一,本文分析了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与公知常识是否存在结合启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关于公知常识结合启示的判断重点,以期更加客观的把握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启示,提高创造性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创造性审查一直是专利实质审查中的重点和难点。审查员对于创造性的判断,一般都是采用《审查指南》中所介绍的"三步法",而在实际评判过程中,即使基于同样的证据,不同审查员的审查结论有时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事实认定的差异,突出表现为对本申请或对比文件公开内容的事实认定差异;对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事实认定差异;以及对公知常识、是否具有"技术启示"判断的事实认定差异。由此可见,事实认定几乎贯穿了"三步法"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