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是写的基础,会说才有可能会写。因此,抓好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强说的训练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突破作文障碍。一、让学生说题材,突破选材的障碍指导选材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满脸困惑,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习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农村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就在学生眼前,而他们却不知道该选什么内容来写。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选材障碍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指导要有…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后修改,是习作训练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这个习作训练环节却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影响、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二次习作",并加强管理与研究,采取"可操作性的‘二次习作’方法"、"自主性的‘二次习作’训练"、"激励性的‘二次习作’评价"和"过程性的‘二次习作’展示"等指导策略,以有效引领学生做好习作评后修改,提升习作质量和能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圆珠笔’”。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煎熬之状引人深思。现就作文浅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胸中无点墨,又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便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迫于无奈只得敷衍了事。这样,在他们的习作里反映出诸多的问题:记事作文选材老套,没有新意;写人的习作,对人物的刻画不细腻,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物的特征;想像作文,想像力匮乏,甚至有些内容也不切合实际。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的作文心理,一看到”作文”二字就望而生畏。这个现状促使作为教者的我陷入沉思:怎样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变成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呢?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导致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写作指导上,可是收效甚微,学生仍然怕作文,厌烦写作文,不知道怎样写好作文。近年来,还有更急功近利的做法:举办“快速作文法”“爆炸作文法”“...  相似文献   

6.
黄乙青 《考试周刊》2014,(80):64-64
片断训练是小学中年级作文的训练重点,加强中年级片断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导趣、导读、导看、导写等一系列指导,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巧从七个时段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真正解决小学教师怕教作文、小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让小学语文课上得更加精彩有效。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遵循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悟生活,丰富习作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写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杨政 《阅读与鉴赏》2011,(11):31-31
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问题,又存在有了材料如何表达清楚、"写通顺"、"写得较具体"的问题。教师如果不去摸索适合三年级学生作文即片段作文训练的途径与规律,是难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而且逐渐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写作文。由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启蒙作文——片段作文的训练,努力探究有效提高片段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与策略。一、取材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是由说话、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的中转站。学生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存在有材料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去摸索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途径与规律,是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会逐渐使学生视写作文为负担,甚至怕写作文。因而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阶段的作文片段训练,努力探索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效果不佳。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在轻松中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一到习作时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约束和限制,就会出现冥思苦想、搜索枯肠的现象,往往产生千人一面、万众一腔甚至胡编乱造的习作结果.小学当前的习作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在统一的要求下写作文,再由教师批改、讲评.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表现出传统的定式思维和受约束的习作表达形式;这种训练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是由说话、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的中转站。学生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存在有材料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去摸索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途径与规律,是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会逐渐使学生视写作文为负担,甚至怕写作文。因而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阶段的作文片段训练,努力探索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教育杂志社编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作文系统训练》三、四、五年级分册,自与广大读者见面以来,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有不少教师来信说,‘它不但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良师,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益友’,‘深感该书对指导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学习  相似文献   

16.
管建刚老师认为:要想让学生的习作走出“全面平庸”,就必须“抓住故事这个‘牛鼻子’,‘故事力’的训练是作文的童子功”。  相似文献   

17.
李娜 《辅导员》2010,(12):53-53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学生写作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材料,学会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训练学生定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记下来,形成作文素材库。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发挥的主战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然而当前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言学习中的“拦路虎”.由此产生对作文的敬畏感、神秘感。为了能引导学生轻松写作文.消除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言之无物”的恐惧感。教学中,不妨采取“欲擒故纵.‘淡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作文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9.
平日加强习作训练,注重读写结合,重视修改与评价,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20.
丙丁 《四川教育》2010,(10):28-28
“为什么孩子们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小学习作教育形式陈旧,多年如一日的‘审题’‘选材’‘立意’‘组材’‘评改’训练机械、乏味、无趣,作文教育的‘解剖主义暴力美学’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