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而编校质量则是报纸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即使内容再好,版式再新颖,但若没有编校质量做基础,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 编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具体和细致的特性决定了编校人员必须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一、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从1996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96年修订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等。 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报纸作为一种有示范性的新闻媒体更应严格遵守。因此,它是编校人员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井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领会。 二、了解出现错别字的规律。 一般而言,提到编校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错别字,而且错别字也的确一直是编校差错中的大头。  相似文献   

2.
1996年初,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新疆新闻学会联合举办的新疆首届汉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活动中,《阿勒泰报》和《博尔塔拉报》并列优秀奖第二名,仅次于《新疆日报》。一张地区报纸在全疆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中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这是报社痛下决心,从严要求,不懈努力的结果。 阿勒泰地处偏远,是少数民族农牧民聚居的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新闻事业发展缓慢。直到1994年7月,报纸排版印刷才告别“铅”与“火”,实现了电脑排版,胶版印刷。 由于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过去铅字印刷,还是实行电脑排版的半年多时间内,报纸编校质量均不尽如人意。报纸上差错频繁出现,有时甚至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如把一句欢呼口号后面的“!”错为“?”;把一幅购羊商贩讨价还价的图片说明文字错用在一位自治区领导访问村民的图片上;反映某企业走出低谷的标题,错成“走入低谷”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3.
读《星期天》5月4口一版,有一则“更正”,为了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是力更正上一期一篇稿件中两个字误。为了两个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字误而在一版位置加以更正,足见编者对报纸和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何以有此感想?笔者常看报纸,发现有的报纸长期未见“更正”,并非报纸无错。有家报纸,将“半坡饭店”误为“半破饭店”,“土”、“石”之误,“坡”、“破”之差,意思何其远矣!不仅应予更  相似文献   

4.
报纸出现文字差错,也是一种社会污染。消灭报纸差错决不是什么咬文嚼字的“雕虫小技”,而是事关新闻宣传质量和报纸生命力的大事。报纸文字需要综合治理。仅就稿件处理流程讲,至少需要把好“三关”。作者严把“书写关”。稿件书写得潦草,往往是报纸文字差错的“污染源”。有的作者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五”“王”不分,“3”“了”一样,“干”“于”相似,“土”“士”无异,让编辑简直像认天书一样猜字。编辑很是有些苦衷。有的报纸将。货款”误为“贷款”,将“牧区”误为“特区”,将“四川省井研县”误为“四川省井不开县”,将“电话一拨就通”误为“电话一拔就通”等等,原因之一是字迹潦草造成的。不是有家小报上还出现“31人注目”(应为“引人注目”)的笑话吗?这  相似文献   

5.
两年一次的全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是河南省报界的最高盛事,全省有87家各类报纸参评,评比涉及舆论导向、编校质量、获奖作品、印刷质量等多项内容,最终评出“十佳”、一级、二级、三级报纸。2005年许昌日报就荣获了全省“十佳报纸”称号,2007年,许昌日报再次被评为全省“十佳报纸”。两次蝉联全省“十佳报纸”称号,在河南省报界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6.
编校稿件是办报的重要环节之一。编校稿件存在差错与否,是评价编校工作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报纸质量和社会形象。实践表明:常以口头形式叮嘱重视编校质量,出了较重大的差错即批评一通或给予某种处罚,诚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收效终不如以明确的规章制约,实行日常性的有序管理。可以说,建立一套较为符合实际的封堵编校差错的管理机制,是办好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试析其建章立制的几个基本要件。要件之一:确认检测指向。报纸编校质量,内涵宽泛。检测报纸编校差错,仅系正与误范畴内的质量管理。从办…  相似文献   

7.
现在阅读一些报刊、公文以及新出版的书籍等,发现把“像”误作“象”的问题比较普遍。最近笔者抽阅了16家报纸,除《人民日报》一家能正确区分“像”与“象”的用法外,有15家报纸均未能把“像”与“象”的用法严格区分开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旧的习惯影响较深,对简化字的新变更缺乏了解所致。“像”简化为“象”,是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汉字简化第二表》列入的。在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中,“像”仍简化为“象”,并加以说明:“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删去了“象(像)”,即“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也就  相似文献   

8.
办好一张报纸,当然要有上乘的稿件,丰富的栏目,讲究的编排,精美的印刷。但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不出差错,或者是很少出差错。去年,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以及《咬文嚼字》杂志,拿出重金酬谢在6月26日这天的“三报一刊”上发现差错的读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也举办了两届“全省18家地市党报”和“专业报刊”编校质量评比;开封日报连续开办了4届“读者找差错”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9.
从“万无一失”谈起郑梦熊经常听到社会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无错不成报”。这是人们对一些报纸差错多表示不满。其实,绝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消灭差错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前几年在一次中央主要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人民日报差错率很低,受到表扬。在那次抽查中,差错率...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竞赛内容的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在业界同仁的瞩目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各出版社摩拳擦掌、跃跃参赛,突显了一个业界共识:语言文字是出版物的质量基础、也是出版社立足之本.近年来.出版界盛行重策划、轻编校之风,案头工作渐渐被边缘化,加之网络语言的恣意混杂,出版物语言文字的乱象已被学界冠以"第三乱世",其中包含着多少焦虑、多少期待.作为语言文字的"把关人"、"纯洁工",编校人员责任重大.好在有两年一度的编校大赛,让一批批有志参赛、有志获奖的编校精英脱颖而出.让一代代经纶满腹、阅历丰富的编校前辈真言相授,通过一场场竞赛的锻造锤炼、编校后辈定会终身受益,出版物语言文字也会重新焕发其多彩魅力;这才是惠及读者、利在社会之举,也正是大赛之初衷.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思想,不断对工作环节进行科学的定位,优化整体工作流程。具体到报纸的出版,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齐鲁晚报在2013年上榜全国“百强报刊”,这是与齐鲁晚报严抓报纸编校质量分不开的。本文结合齐鲁晚报编校工作实践,提出提升报纸编校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避免文字差错,编校一张内容与出版质量俱佳的报纸是校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但是校检中经过那么多环节,差错还是经常见报.我认为,应从总体上分析出错的原因,全方位地抓住出现差错的环节,特别是抓牢易错环节,就会有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3.
报纸,应成为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的榜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报纸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媒体,除具有政治宣传、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社会教育等功能之外,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传播知识、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但是,就近年来报纸上存在的字词、语法中的常识性错误来看,差错率之高,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新闻出版署曾在一年中先后两次对首都10家报纸、30家省级报纸的语言文字进行检查,10家首都报纸前三名的差错率分别是0.88/万、2.25/万、2.81/万;30家省级…  相似文献   

14.
马润贵 《传媒》2002,(1):52-52
《健康生活报》是山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张科普类报纸,2000年报刊结构调整中由《山西健康报》更名而来。由于我们狠抓了管理,强化了编校责任制,报纸更名不到一年,就在首届全国医药、健康类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荣获“十佳”优胜奖,并列为第四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参加本省市县报纸编校质量评审活动,抽查了一天的报纸。结果如何?一张4开4版的报纸(少数市报是对开4版),差错多则达五六十处,少则也有二三十处。从标点到文字;从内容到标题;从照片说明到广告词,脏乱差比比皆是。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里,仅就我个人检查的情况,将版面上的差错归纳成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6.
谈编校合一     
出版工作发展很快,书刊越出越多,大家都感到高兴。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痛的事,就是书刊上出现的错别字太多,“批准”错成“批淮”,“遣送”错成“遗送”,“荼毒”错成“茶毒”,这类差错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而且竟出现“展望出版社”错成“展览出版社”这样的事。这么错下去怎么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想到如何从出版社的编校体制的改革上做文章。解放前的出版业(当时的书店)大都实行编校合一的体制,当时的编辑部人员很少,也不得不如此。当然编校合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编辑管校对可以减少校样上的许多错误;校对当编辑助手,学做编辑工作,业务上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开明书店是实行编校合一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之一。他们出版的书,校对精,错字少,声誉卓著。周振甫、王攸二位同志都是开明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当时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解放后,出版事业大发展,出版社也多了,编辑部机构比以前大得不能比,编校分开代替了编校合一,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编校分开之后如何保留编校合一中的好经验、好传统却是一个末被十分重视的问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编辑和校对工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同志们踊跃写出总结经验的文章来参加讨论:①编校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②编校体制应当如何改革才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文字素养不足容易导致用字、用词、语法及逻辑错误,引文错误等期刊编校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而编辑人员文字素养不足难以应对编校任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提高编辑文字素养,应及时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规范用法的各项规定,掌握相应的文字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在长期的编校实践中“渐悟”。出版单位则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四五月份,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部分新闻出版界资深人士对省内报纸的编校质量作了一次抽查: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全省70家公开出版的各类报纸,大多数重视编校质量,并且取得了成效:然而,这并不是说报纸的编校质量已经很不错了,可以沾沾自喜了。事实上,不少报纸的差错还是比较多的,有的还是相当严重的。有些报纸的总差错率虽然没有超标,但个别版面或专刊的差错率已超出了标准。为了努力杜绝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编校质量,我们特请参与此次编校质量抽查的吴有德、余丹同志,将报纸差错情况综合分类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报载,《新闻出版报》与前景电脑公司最近联合举办了首都20家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12名编校专家着重检查了报纸的错别字、漏字多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病和常识性错误等方面。《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6家报纸荣获优秀奖. 读罢这则消息,笔者以为,这种抽查大有必要“升格”为普查,并使其持之以恒. 众所周知,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扬 《新闻世界》2008,(8):60-61
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影响报纸视觉效果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张报纸是否可读、是否易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眼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然而眼下某些报纸的版面形式多且杂,版面色彩重而乱,在色彩使用上不加节制,这些看似“抢眼”的做法实际上影响了版面秩序,违背了入的正常视觉心理,增加了读者的不和谐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