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题(见高考三人行系列丛书———高考总复习·物理2 0 0 3年3月版第85页) :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BC和BD ,有两位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来找我评判.选BC的甲学生的理由是: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后,会使月球和…  相似文献   

2.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或复习时,总以万有引力为焦点而忽视了对另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开普勒三定律。实际上在解决某些高考题目时,若能恰当运用开普勒三定律,反而能起到明确思路,简化过程,快速求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例1若已知地球对它所有卫星的k值都等于1.01×1013m3/s2,试求出月球运动的轨道半径(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大约是27天).分析:本题考察点为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用T2r3=k的变形式:r=3kT槡2代入相关数据即可求得,属于简单题.但由于高考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角度出发,解这类题是对计算能力很好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导出了地球运行受太阳辐射影响的表达式;并讨论了考虑太阳辐射后的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08年高考中遇到的万有引力问题可以分为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问题、地球同步卫星问题、双星问题、宇宙速度问题,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问题几大类:  相似文献   

6.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考纲要求考生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举例对万有引力定律核心考点的应用进行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核心考点1:宇宙及星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与月球构成地-月系统,太阳与地球等行星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组成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组成星系团、超星系团.这样由小到大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构成了宇宙.  相似文献   

7.
在高一物理课本的阅读材料“月相”一文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根据有心力的特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在地球万有引力作用下,飞行体运动的轨道必是圆锥曲线,然后再由发射时的初始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其轨迹方程,进一步确定其轨迹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2011年高考中万有引力模块的考题,以卫星和天体运动为背景,突出考查开普勒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等知识点,凸显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本文就2011年全国及各独立命题省市高考试卷中的万有引力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并给出详尽的解答,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的各类中学物理竞赛试题,频繁出现天体的运动问题,而现行高中各类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仅限于用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基础,开普勒三定律只作为学生了解的知识在教材中出现,不做要求.然而竞赛试题却需要用开普勒三定律的有关内容才能求解.因此在教学或指导学生参赛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开普勒三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问题加以训练,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突出素质教育,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应用,培养解题技能"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的各类中学物理竞赛试题,频繁出现天体的运动问题,而现行高中各类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仅限于用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基础,开普勒三定律只作为学生了解的知识在教材中出现,不做要求。然而竞赛试题却需要用开普勒三定律的有关内容才能求解。因此在教学或指导学生参赛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开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59年,数学大师华罗庚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精彩地描述了数学的各种应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 数学知识的巨大应用价值,在科学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 17世纪初,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第三定律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即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时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并且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为一常数,即R^3/T^2=GM/4π^2。中学范围内研究天体运动时行星轨道近似看作圆,则R表示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M为太阳质量,这就是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该公式同样适用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这时M为地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见到如下关于人造卫星运行的问题及其解答。题目: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阻力作用,则有如下关于人造卫星运行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大. B.周期变大. C.角速度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原答案为B.其理由为: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克服阻力作功,其动能变小,速度亦变小;运行周期T=2πr/v,由于v变小,所以周期变大;由此得出角速度ω=2π/T不变小;向心加速度a=ω~2r变小。其实,上面的分析和解答都是错误的。造成错解的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观察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是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密切相关的;而开普勒是一位视力极差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素材完全是他的老师、天文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没有第谷长期辛勤观察所积累的浩瀚的天文资料,就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也就是没有整个牛顿力学,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的基础知识内容 ㈠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 ②公式 ③适用范围 ④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称装置、原理、操作. 二、牢固掌握分析天体(卫星)运动的基本思路 把天体(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神舟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实现了从手动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三大步(绕、落、回)的第1步.为此,在近几年高考以此为背景的高考题频现.因为神舟飞船和天宫1号绕地球的运动及嫦娥探月卫星绕月球的运动都可以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地球或月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20.
总所周知,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在按照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进行公转,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的运动遵循开普勒三定律.笔者发现,在各类物理竞赛中,常会涉及到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本文拟从能量和行星运动的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究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