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已故上校的女儿》作为一篇典型的曼斯菲尔德式的短篇小说,不仅延续了作者前期的写作题材和语言风格,更以典型的无情节写作手法,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锋。曼斯菲尔德的《已故上校的女儿》在叙述时间方面运用了时间交替倒叙的手法,有意识地跳出了传统叙事时间;而在叙述视角方面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所不同的是,她更多地灵活采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即有时由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用自己的旁观视角客观冷静地叙事,有时又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光观察和讲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的女主人公柏莎所深深陶醉的"幸福",以及她"幸福"的幻灭,由此展现了女作家独特的观察视角,细腻的语言表达和精湛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平和写作历程,探讨了她创作一系列以新西兰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的动机和原由;并通过分析<序曲>和<在海湾>的景物描写,揭示出隐藏在她作品背后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4.
罗建波  丁旭 《文教资料》2008,(34):33-34
作为2泄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现代主义技巧.她注重细节的表现,对内心世界观察敏锐,语言含蓄优美.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她的短篇小说<苍蝇>,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众多作品中,众多孩童形象和孩童式的成年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那纯真、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与残酷、现实、虚伪的现实世界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另一方面,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不愿长大、想要逃离责任和现实生活压力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性格特点的影响之下,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心中对于美好心灵家园的向往。在阐述彼得.潘情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和其现实生活的解读来分析她的彼得.潘情节。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对英美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她的短篇小说《幸福》和《金丝雀》为例,从叙事视角、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她的作品折射出了女性作家天生具有的柔和细腻的特质,而且她的大部分小说的主人公都以女性为主.劳伦斯说:"曼斯菲尔德并不伟大,但她细腻,令人感动".本文从情节,语言和象征手法三方面分析她的作品的细腻之处.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短篇小说领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她往往通过精心选择有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文章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在细节描写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细节描写艺术的成功是她小说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已故上校的女儿们》是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淡化的故事情节和巧妙转换的叙述角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对象征意象的娴熟运用也让这篇小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作品中象征性意象分为三类,分别象征着父权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希望和她们的实际地位。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及曼斯菲尔德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叙事结构等诸方面,对小说<纪念>和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电影在改编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写作风格独特而著称,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爱玛》以其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不露声色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作品巧妙地运用含而不露的作者型女性叙事策略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成功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和篇章结构的反讽手法等充满艺术个性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爱玛》一书充满女性妥协的魅力,既有平衡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内在张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短篇小说的佳作,其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结合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它通过文本表层和深层结构展示了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显示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体现出圣经叙事的历史书写与神性隐喻交织、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结合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最受欢迎和重视的作家之一,她的写作主题和风格独树一帜,其影响超越了南方文学的地域性,使她成为世界级的作家。她笔下小人物的悲喜剧,正是动荡不安的南方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集《绿帘》的分析,阐述韦尔蒂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神的故园     
女性作家的竞争日见激烈,女性作家们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的故园”呢?赵玫用她的小说回答了我们,那就是不断地摸索与创新,赵玫的小说创作从不困于一种风格,在《我们家族的女人》中她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意识流与写实手法交叉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是当今颇具实力的女作家中别具风格的一位。创作题材的新鲜质朴、主题表现的深刻独特,不时激活着现代人麻木疲惫的心灵,而在叙事上的着意经营,更使她的小说耐读而富有独特意味。从叙事艺术入手,通过叙事方式、叙述视角、叙事内容以及话语风格方面分析她获茅盾文学奖的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特征,从而进一步把握迟子建一贯风格在本部作品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的常规,又将这些常规进行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李渔的短篇小说预示着古代小说的某些叙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享誉中外,她对平凡女性人物命运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平淡真实的生活面貌。本文将主要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评述和对比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各种意象,来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更深刻理解门罗的创作情怀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带着《北极村童话》的清新走上文坛,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她不断地以暖性的叙述,苦心经营着纯美的意境,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写作姿态以丰富创作深度,并不断走向艺术的成熟。如果从她小说所显现的题材、女性地位、叙事背景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