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感作为非逻辑思维的东西与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灵感是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丰富的知识,全神贯注的思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促使灵感产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灵感作为认识活动的特殊现象,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考察灵感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过程,为理论界探讨提高主体创造素质的途径提供参考。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灵感现象的本质作了探讨,论证了灵感的实质是以直觉力为媒介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最佳思维状态,分析了灵感的构成要素,对直觉力进行了重点研究。第二部分对灵感的发生过程作了深层次的分析,阐述了灵感的表现形式,指出了梦活动中灵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智慧的闪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倡导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灵感,运用灵感进行教学革新,是每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灵感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师的活动,对教学灵感的激发与运用作了分析。探讨了发挥教学灵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智慧的闪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倡导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灵感,运用灵感进行教学革新,是每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灵感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师的活动,对教学灵感的激发与运用作了分析。探讨了发挥教学灵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  相似文献   

6.
灵感作为非逻辑思维的东西与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 ;灵感是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丰富的知识 ,全神贯注的思考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促使灵感产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中的灵感和直觉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们都具有突破性、瞬时性、创新性以及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等诸多共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差别,不可混淆。从中西文论有关灵感和直觉的论述中批判地继承其合理科学的成分.正确认识灵感和直觉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和把握好灵感和直觉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积极引导和一定限度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  相似文献   

8.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灵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哪里有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哪里就会出现令人神往的灵感之花,这是一条古今中外都不例外的创造规律。中学语教师在其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常常闪现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思维活动即常态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持续是相对于人类整体思维而言的,而在思维个体身上存在着非常态思维的现象。木文探讨了非常态思维的三种表现形态──思维座空,思维真空、灵感思维,目的在于探求非常态思维的最高表现形态──灵感思维的引发机制。灵感思维及其他两种非常态思维又无法游离于常态思维活动之外,它们孕育于常态思维过程中,是对常态思维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笔者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章不是无情物”——对写作原理的思考》的论文,审视了写作活动过程,分析了写作活动的内在机制。时隔三年,总觉得有些问题还没有说清说透,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续之。写作的动因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理论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归纳起来有四种见解,这就是灵感论、本能论、自我表现论和技能论。灵感论认为,人们的写作和艺术活动仅仅是借助于灵感的爆发,而灵感又是靠心感神授的,正象相拉图所说灵感是神抵对人的凭附,是有一个神在人的心中主宰着,所以人们的写作和艺术活动是在一种梦幻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一、创设情境,诱发灵感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创作欲望。1.设计恰当导语…  相似文献   

12.
李德才 《贵州教育》2010,(14):39-40
在新华字典里,灵感的解释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学习和工作中,谁不希望产生灵感呢?如果有了灵感,实验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就能达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灵感呢?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因子,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在分析灵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提出了环境策略、基础策略、实践策略三位一体的灵感培养策略,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世界》2010,(13):16-16
备受瞩目的2010“『雪碧』名师高徒”活动近日在南京正式拉并帷幕。由『雪碧』品牌与江苏卫视强强联手斥资千万打造的“『雪碧』名师高徒”,今年首推“玩音乐 炫灵感”主题,为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搭设了一方炫动音乐灵感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地方,是不断与同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智慧与智慧在这里会聚,灵感与灵感这里碰撞,心灵与心灵在这里融合,情感与情感在这里交锋,个人观点在这里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学生在这里不仅超越文本,更超越自己的梦想——课堂活动。这里有当前课改新形式下的最新提法,它把课堂环境发生的事情说活了,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人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应精心创设情境,感悟诱发灵感;深入细致观察,探索获取灵感;善于汲取信息,整合触发灵感;转换视角剖析,脱俗寻觅灵感;打破常规思维,逆向创造灵感;心平气和思索,放松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17.
灵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给它下一定义,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突然间文思特别畅达,感情特别激越,形象渐趋明朗,语言运用格外得心应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敏锐的创作心境。灵感迸发之时,作家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瞬间达到一个高峰,平常状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很长时间的思路阻塞在一时之间豁然贯通。对于创作活动而言,灵感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8.
灵感思维是作家创作中感情受到出发后文思泉涌的表现。灵感思维的出现并非偶然,是作家长期生活积淀和知识储备的结果。灵感思维也不非神赐之物,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触发。本文通过对灵感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着重阐述写作活动中灵感思维的产生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技艺不能创造永恒的大生命,创造永恒大生命的是灵感。灵感是艺术家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是创作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当然,灵感的实现也要靠技艺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艺术灵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思维的每一步即时成果都可视作一种广义的灵感,因而艺术灵感是连绵突发的。在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在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在艺术表达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与符号的瞬间组合。如此,艺术灵感便从神秘中走出,与非线性的艺术思维取得了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