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增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扼要介绍了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思想.成就.作为过渡性、转折性阶段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它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什么关系?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高中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期维新派的开山祖冯桂芬的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试论早期维新派反对不平等条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国内出现了日益强烈的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早期维新派郑观应.马建忠、薛福成、何启、陈炽、胡礼垣等人便是代表.早期维新派关于不平等条约问题的著述甚丰,构成了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商战”思想更是响彻一时,影响着一个时代。但“商战”思想毕竟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我们逆源而上,便发现了其早期的“寓兵于商”思想。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提出过一套君主立宪维新思想。但面对激烈的社会巨变,他固步自封,迷恋道教,提出救世“五愿”,设立“特别修真院”培养治世人才,幻想用仙道统一天下。郑观应的求道救世思想是一场无法实现的幻梦,却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救国救世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改革思想体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在中国访行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的主张,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本文仅就郑观应的议院观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企业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泰西各国争强竞胜置诸首位。第二,借鉴创新。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始终结合中国实情,择取各国优势,有针对性的引进创新,甲午战后则更注意对日本经验的吸纳;同时他又以弱小国家的反面教训为中国的镜戒。郑观应经济思想的特点反映了近代早期中国社会的过渡特质  相似文献   

7.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在他的理论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首先,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洋务经营中官督商办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护商与听商自办的思想,将“商”视为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其次,主张大力振兴工商业,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以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稍后戊戌维新派提出的经济纲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  相似文献   

10.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早期维新派在继承民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民生改良思想体系,是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对传统民本主义的改造和发展,这种继承和改造既反映了早期维新派的民本关怀具有更广阔的视域,更务实的精神和更深刻的人民性,又反映了传统民本思想维护君本政治的内在局限性,以及在它影响下的早期维新派民生改良思想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出现了一种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产生了一批要求对社会作微弱改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汤震、何启、胡礼垣、钟天纬等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地主阶级出身的较年轻的知识分子,做过封建官吏;有的在香港、上海等地学过外语,与西方人有较多的接触,甚至充当过买办商人;有的本来就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或参与者;有的还到过西方,在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文明…….由于这些不同的经历和地位,使他们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洋务运动和中国社会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改革现状,尽快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富强起来.他们要求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实行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设立议院,并普遍涉及到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成为早期维新派思想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论述早期维新派的议会思想,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历史地位问题,众说纷纭。有的持洋务派的皇帝之说;有的说是维新派的皇帝,也有的认为是爱国的开明君主。这些论断都有合理的成分。但从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所作所为看,他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实践者。 首先,从他颁布的大约二百条诏书中的重要内容来考察。 政治方面,开懋勤殿,裁彻京内外大批衙门、冗员;广开言路,不论士民一律可以上书言事,准许自由设报馆、出版等。前者被持维新派皇帝论者认为是开议院(制度局)的先声,或被持洋务派皇帝论者作为其重要依据。其实开懋勤殿是一种“议院制”,而这种议院制是早期维新思想家们提出来的。郑观应提出学习日本“本其国之成法而参以西法”,“凡事应由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生,不断探索富国强民之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职业教育思想.郑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对当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经济伦理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萌生于洋务派的求富活动和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郑观应作为早期改良派的突出代表,其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在:在立国基础上,完成了“以农为本”向“以商立国”的转变;强烈的经济变革意识与传统的政治妥协思想的统一;倡导经济自由思想与主张对民族工商业实施保护政策的统一;在义利关系上,提出追求和保护企业合理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