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考虑,笑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含义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和文化背景下是有区别的,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引起文化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交际中的显露规则因时因地而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正确运用笑的语用功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际.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价值观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这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主体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彼此在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违反交际规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交流并导致信息"塞车"现象,彼此无法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雷伍峰 《考试周刊》2010,(38):73-74
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所引起的,在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主体中产生的文化碰撞、分离和矛盾。文化冲突能引起跨国交际的障碍,为正常的国际交往带来不便。"双模思维"模式解决架构,在充分考虑和认识不同文化的背景前提下,利用"双通道式"思维,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对比和辩证思维,使不同的文化背景达成协调,交流主体更容易地进行交际,降低文化冲突在交流中引起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交流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有可能错误地理解对方的语意,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相似文献   

7.
章光虎 《成才之路》2010,(33):51-52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与文化始终是同步发展变化,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就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由于文化心理和交往规则的不同而发生碰撞,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就是所谓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从语用失误的定义、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语用能力几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赵琴娟 《文教资料》2010,(19):48-50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龙"的不同喻意,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能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求译文选择要顺应不同文化语境。本文以《笑》的翻译为切入点,从语境顺应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力图寻求一种科学翻译的依据和视角,最大程度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英汉习语中数字"三"文化含义的异同,就反映出东西方民俗文化内涵的差别,了解中西方的数字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数字习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语言形式本身蕴涵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但是外语教学涉及的文化不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外语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外语教学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掌握各种跨文化交际场合的交际能力,习的非语言交际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借用动物名词来表达抽象概念,动物词具有深层的国俗语义。通过比较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dog"分别在不同语言中反映出的国俗语义,探究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了解日语语言及日本人行为的社会文化特点正是为了解决如何跨越中日异文化交际的障碍与日本人进行有效的交际问题。日语中的"挨拶言葉"不仅种类和数量繁多,结构和使用复杂,而且待遇表现严格,上下内外分明,有固定的模式。"挨拶言葉"的这些特征是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以和为贵的交际意识,强调集体归属感的交际手段和以心传心的交际审美观等日本式的交际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包含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反思能力等多层次内容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既有可能因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交际失误,也有可能因为不会使用外语进行文化表述而导致交际中断。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历史及社会根源,同时指出,重构民族文化认同感、修正国内外语教育体制的偏误、加强文化输出是结束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概述公示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将公示语翻译原则厘定为语言传意性、文化共生性和交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任忆 《考试周刊》2011,(9):24-25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造成的,而是因为对文化背景差异不了解所导致的。这种错误并不是掌握了"语言规则"、"语法规则"和"翻译理论"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加以对比、概括和总结,从表达的角度,找出一般规律,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深谙其修辞规范。借鉴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通过"五个转变"把文化信息的渗透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自然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文化意识、获得新的文化适应性、提高跨文化有效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交际是指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通常被称为"无声的语言"。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反之,不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却可能给我们的交际带来障碍,甚至产生误解,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交际的正确含义,把它们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达到我们的交际目的。从常用的三种非言语交际方式来进行阐述,即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  相似文献   

19.
李云兰 《考试周刊》2010,(49):24-26
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联想起来,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联想到的特性所引起的感情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因此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会有不对等的情况,而对于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虎"的文化含义及有关"虎"的习语的翻译方法,从而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法形式的传授,忽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影响。新教材有意识地将涉及异国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内容引入会话中,符合目前一再强调的中学生应具有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就对住氇封讹舭只的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