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略》是一部子部专科目录,体现了高似孙在辨伪学上的成就。高似孙在《子略》中采用的辨伪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国辨伪学史上是上承柳宗元,下启宋濂、胡应麟的重要人物。论文根据《子略》,将高似孙的辨伪方法总结为九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齐文化对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影响方面 ,来窥探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远影响。齐文化对道教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 :齐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齐文化中的黄老之学是“道教的母体” ;齐文化中的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不好道教的仙道长生之术,但终其一生都流露出亲近扶植的道教情怀。他对待道教既扬且抑的思想倾向,不仅影响其选贤任能的态度,在其施政方略中也多有体现。文章从朱元璋的道教情怀铺陈入手,着力分析其有关道教的思想观点,在其经国安邦方略中的体现和实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牵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道教建筑与风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辛口原则。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 ,其庞杂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具有鲜明巫觋色彩的仪式、方法等实践 ,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心理和人生态度、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广持久的影响。鲁迅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的确给中国人带来许多恶劣、可怕的消极影响。本文力图较为全面地分析鲁迅对道教文化的态度 :在激烈的抨击批判中寓合理的“拿来” ,体现了一个文化伟人涵容多元的积极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7.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以及创造性想象上。清水道教音乐也受到道家"悟"与"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道教思想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后人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8.
齐文化与道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图从齐化对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影响方面,来窥探齐化的丰富内涵及深远影响。齐化对道教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齐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齐化中的黄老之学是“道教的母体”;齐化中的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10.
词学界通常以雅俗来评论柳词,而对其词中的道教意蕴关注极少。柳词的道教意蕴表现在:或直接以神仙道事作为题材;或以道教意象写男欢女爱;或渗透着浓厚的道教出世思想。其创作原因:既有北宋崇道环境的影响,也与创作主体的道教思想有关,同时还有前人以词写神仙道事创作经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因果报应的“承负”说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负”说中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天人感应、忠孝思想和命运观.在对儒家思想吸纳改造的基础上,“承负”说取得了理论上的发展和突破,完善了道教自身的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13.
清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获得不断的扩充,由简单的对天、水等物质的形容词,发展成为具有哲学宗教内涵的重要概念。六朝作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征是这个时期大量道经被造作;道教吸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引进儒、佛两家思想,充实自身理论。而道教对自身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则反映在新出道经中。"清"的概念不断在新出道经中出现,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成为六朝士族道教标榜自身宗教特质、区别汉代以来的民间道教的重要特征。"清"的观念还直接影响到以后道教教义和道教宗教实践,在教义中主要的体现就是戒律,而在宗教实践上就是道教徒在斋醮与修炼的实践过程中追求"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其承袭了中国原始社会最古老的信仰传统。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国家史上,道教与儒家和佛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6.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明清时期,道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对明清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刘的影响;同时,明清小说对道教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劝澜的作用。两者的互动性是有其经济根源的。  相似文献   

17.
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梳理元代道教剧剧目的基础上,分析道教剧体现民间道教文化的内容、内涵以及成因。透过民间道教文化,可以理解中国民众深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领悟中华文化。这也是从元代道教剧看民间道教文化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是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道教音乐从产生到流布与传承经历数百年的积淀演变,其中清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影响重大。清水道教音乐作为一种玄门之音,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教音乐特征与风格上。本文从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对清水道教音乐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硕果,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必将受到对方的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而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明三朝是道教大盛的时期,作为此时间段里诞生的作品"三言"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在此,我们重点讨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发生广泛互动有其内在原因。就历时性原因而言,两者有着共同的思想与学术渊源,其诞生、发展和演变均受到了易筮术数和道家哲学的重要影响,而道教所承黄老道学与传统数学学术脉络又均可追溯到先秦史官系统;道教与传统数学互动的共时性原因,则是两者在思维方式与文化结构上具有互补性。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双向互动有其内在机制:一方面是道教思想家往往援引传统数学建构道教义理,数学因而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内在部分;另一方面,中算家在研究过程中又多主动吸收道家道教思想,使之构成传统数学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