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英语新词层出不穷,它的创造及流行不仅丰富了语言本身,还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乐趣。该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从认知层面解释英语新词的意义建构。我们认为:新词的新概念与语言中已有的概念相关联,而这种关联正是概念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语言的动态认知过程。近年来英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新词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英语中表示"人"的部分新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实现对心理认知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并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新词语是新近出现的,可以表达新思想、新观点,用来描述新现象、新事物的词语。新词的创造是基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每一个新词在意义构建过程中也会受到认知规律的制约。本文尝试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层面上对英语新词语的构成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运用这一理论阐释英语新词语生成的认知机制,为英语新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为探索意义的成因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置于概念整合的动态框架内,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意义构建和英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对英语中的多义词、习语、复合词、新词等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实例具体分析词汇中的概念整合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朱明 《英语辅导》2008,(4):83-86
近年来,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合成空间理论或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的三种认知整合运作过程即组合、完善、扩展,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的概念的结构。"下课"本是一教育行业的常用词,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而成为一个新词。概念合成理论可以用来解析这一新词的概念如何由相应的旧词转变而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中出现的英语新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新词不仅拥有其他类英语新词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构成特点。文章首先归纳了网络媒体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然后分析了概念整合理论模型;接着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网络媒体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旨在找到这类新词意义构建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填补了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媒体新词分析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系统里面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诞生。新词的诞生实际上就是人大脑里的各种概念空间整合的结果,因此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这些新词的语义建构,以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看待新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申德安 《考试周刊》2007,(1):142-143
词汇是语言系统里面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诞生.新词的诞生实际上就是人大脑里的各种概念空间整合的结果,因此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这些新词的语义建构,以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看待新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词汇学习和新词应用严重脱节,加强大学英语新词汇应用极为重要、新词汇的应用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的应用。这些原则包括所选新词汇的范围,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结合,调动应用者积极性和遵循认知规律等。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本文借助Fauconnier和Tum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对2009-2010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字词的语义构建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解释在线构建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颖意义的特性,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语义构建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的概念整合,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析搭配层面和时态层面的中式英语,揭示中式英语的语法认知基础。通过各空间的运作、操作过程,不仅仅是揭示中式英语言语中的语法问题,而且尝试提炼在概念整合合成空间操作方式下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合成因素。并旨在为中式英语的语法方面提供认知机制和动力因素,并为探究创造中式英语的人在创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认知活动提供重要的、清晰的图解。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出现,为解读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以"‘X精’格式""凉凉""上班996,下班ICU""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理论、关联原则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形成、认知心理和构成机制,从而对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滢 《文教资料》2013,(2):25-26
新词是语言发展的风向标,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与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概念合成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创新词的构建提供崭新的分析视角。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理论框架,并选取2012"汉语盘点"评选出的年度新词实例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概念合成理论对新词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5.
对英汉新词中文体新词进行研究,探讨其构词特点、隐喻转喻认知模式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性。英语和汉语文体新词不仅都体现出人类认知模式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还体现出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与人们社会心理和生活变化,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流行语的产生与社会事件、影视娱乐、网络等方面息息相关;它的产生方式有改造旧词,创造新词,引入外来词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悲剧"与"杯具"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网络流行语"杯具"及其相关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模式。"杯具"来源于"悲剧",但其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因为谐音双关,人们通过对"杯具"与"悲剧"的相关信息投射,整合推理出"杯具"的浮现意义。与"杯具"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基于其不同的输入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得其浮现意义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学X”类网络新词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统称为学习外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目前网络上出现的该类词只有17个。在对“学X”类网络新词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分析其概念义、风格义、感情义和反射义,着重分析该类词感情义的转变。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来解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语言的类推作用和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探寻这类词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新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词汇。新词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体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反映出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们思维的更新。本文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出发,分析汉语新词的翻译过程,以期能指导汉语新词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移就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整合,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从认知的角度,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整合子网络可以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