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不断学习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逐步具备作为这一社会或群体成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在幼儿时期社会性得不到发展,就会影响其良好品质的形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的成长需要。在动画片日益成为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的时代,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动画片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文结合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以小班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动画片是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动画片在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富集效应”,要让“距离美”成为动画片影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丽 《考试周刊》2014,(30):179-179
<正>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亲社会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其倾向。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尤其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儿童的认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而我们的教育活动就应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而且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有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社会性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幼儿时期的种种意识和行为对其未来有很大影响。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在幼儿时期就必须建立起来,这对其以后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纲要》中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同时幼儿期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期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幼儿早期阅读与社会性发展的整合,旨在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的情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质,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从而对理想与未来的向往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与启迪。  相似文献   

8.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指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社会性教育,应使幼儿形成健康人格,成为初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为幼儿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打基础,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及适应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自我认识,使幼儿获得情感、情绪体验,还能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明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第一个重要场所,教师、同伴是影响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丽 《动漫界》2022,(16):88-89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的旋律,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不愿与人交往,交往语言欠缺,缺乏分享经...  相似文献   

11.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2013,(17):24-25
三、社会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13.
柯巧玲 《广西教育》2013,(41):96-96
儿童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早期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发展的优劣对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幼儿期是特殊的发展时期,这期间幼儿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阶段。发展心理学表明,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游戏过程能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让他们的社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符合年龄特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隔代抚养又叫祖辈抚养,在中国,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社会性行为形成的奠基时期。在此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隔代抚养人的重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加强探索研究,是促进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目标就是针对幼儿社会教育提出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社会领域目标是从两个维度提出的。一是社会关系的维度: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尊、自信、自主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和社  相似文献   

16.
陈琴 《中国德育》2010,(6):87-91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会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以及学业成绩等都密切相关。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这一观点中,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对幼儿来说,虽然活动积极性强,但因其年龄小,还不会自己主动地、自觉地选择和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幼儿入同后,在幼儿园的时间最长,与教师、同伴的接触也最多、最亲密。因此,幼儿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一个小系统环境。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空间设置这一“硬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幼儿园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更重要的因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等在整个幼儿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中是无法估计的。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报偿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同情心与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尤其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20.
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从新疆地区七所幼儿园中选取大、中、小班幼儿共1113人,采用问卷法对幼儿独立性、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幼儿的生活独立性发展水平由小班到大班是逐渐提高的;中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趋势不同,女孩的总体水平要好于男孩。(2)父母教育观念对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父母受教育水平为中等程度时,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发展水平最好;家庭收入水平对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具有反向效果,即收入水平越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