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儒学面临衰落的危机,探求儒学发展之道是该时期山东士人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因为儒学是以齐鲁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学说,齐鲁士人责无旁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儒学的生存发展之道,其中以研究整理儒学典籍为路径的发展之路,成为该时期最普遍、最有效的一条道路。通过山东士人对儒学经典整理分析可知,他们秉承齐鲁文化的精神品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儒学注入了新思想新理念,不仅使之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也使之获得了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3.
魏晋士人的心态问题是目前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可以说是常谈而常新。对于这一问题,普遍认为,魏晋时代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素来也以颠覆传统而著称于世。诚然,相较于前代士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而言,我们很难说魏晋士人是完全承袭了前人的生命意识和哲学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士人此种心态的形成并不是朝夕所致,亦非一两位士人所鲜有,它体现地是一个时代在社会心理层面的群体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在政治上,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政权更迭最频繁;在思想文化上,玄学兴起,道教勃兴等,使儒学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大转折,魏晋士人的思想革新,更加自由开放,魏晋风度由此形成并蓬勃发展。《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一本书,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亟待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一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聪慧机敏,有的气度非凡,有的德艺双馨,并且,她们的这种才情和胆识开始被当时的男子所赞赏,这较于传统女性的形象——女性只是作为一种男人的附属品,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的突破正反映了魏晋南朝士人女性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于是,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相似文献   

6.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于是,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相似文献   

7.
陈新 《文教资料》2010,(16):92-93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美学时代",也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朝隐"的生活态度促发了魏晋时期涵蕴虚灵山水境界的私家园林的勃兴,并传承深远。  相似文献   

8.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变动时代。汉末以来政治的黑暗,社会的混乱,儒学的衰落,导致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促成了清谈的出现及其发展。魏晋清谈反过来又使政治更加腐败,社会风尚每况愈下。但是清谈客观上丰富了中国哲学理论的内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了审美意识和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0.
况山 《文教资料》2007,(29):53-54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魏晋时期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是随着士族社会的兴衰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也是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所以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下士人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是上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贤前彦对此时期的音韵学已有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大体说来,两汉音系接近上古音系,而南北朝音系接近切韵音,三国魏晋正是变更的关键时期。因此,弄清这一时期语音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研究漫长的语音发展史无疑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时期。魏晋士人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他们追求任情自适的生活方式,崇尚清谈、辨析玄理的生活习尚,以及人物品评的价值观念影响了该时期的世俗行为。《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揭示了魏晋时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魏晋士人不仅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我、自然和社会,也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对妇女的存在及其价值予以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以阮籍为代表的“唯美”观;以阮咸、苟粲为代表的“唯情”观;对待寡妇问题上的同情和宽容态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士人在妇女问题上的进步观念,不仅强化了魏晋时代的“解放”气息,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妇女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时期的清途与非清途两大任官体系张旭华魏晋时期是门阀制度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两汉以来的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确立以及士庶等级界限的日益严格化,在选举任官上也逐步形成了以清途与非清途为区分标志的两大任官体系。魏晋时...  相似文献   

15.
魏晋士人个体生命的飞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呈现着由情向理的发展过程,个性觉醒的最初冲动表现为聚焦生命意识,张扬个体价值,这是生命意识的核心。由此魏晋士人就以生命的本真状态去体验赤裸裸的生命:以汉末无名氏的集体喟叹——《古诗十九首》为先声,到魏晋之际则表现得更个体化,至两晋就慢慢地走向哲理化,希企通过理性思考来消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魏晋士人就以种种自觉的方式寻求着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儒学的精神超越、玄学淡释、及时行乐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同处于战乱频发的动荡时期,人的生命与精神理想面对残酷现实的考验,庄子哲学对魏晋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崇尚自然、任性贵生的品格得到魏晋士人们的认可,因此庄子的自由观使得魏晋士人从功名利中退脱出来,转而关注一己之生命和精神需求,形成独特的文人状态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7.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考察,儒学在沂蒙地区传播的概况为:在儒学的初创阶段,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曾到该地区游学;至战国时期,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长期在该地从政、著述与授徒;两汉时期,该地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赛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玄学的发展影响下,以嵇康为典型代表的魏晋风流人物,用一种简傲任诞的态度对待生活,"放浪形骸之外"。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生活习惯的简单反映,更是当时儒学式微、士人发现自我、个性情感得到解放的结果。这之中有对传统礼教的反叛,也有对建立新的人格美学的要求,是真与善的统一,亦是受玄学影响的魏晋士人"形骸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篇章,特别是《伤逝》篇记载了许多魏晋士人尚情的感人故事。汉末魏晋六朝是玄学产生和兴盛的时期,玄学的兴起是否对魏晋士人情感的觉醒有直接的联系和影响呢,笔者在本文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