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锡锋 《文教资料》2011,(24):113-114
汉代的太子、诸侯王的中傅,由朝廷所派,属师傅之列,但因为是宦官,故其地位远低于太傅、少傅,其职掌为协助太傅、少傅辅导太子、诸侯王,以及为诸侯王接收朝廷诏书并向诸侯王传达宣示。此外,中傅还有受太子、诸侯王差遣办理非体力劳动类事务,为太子、诸侯王管理文书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引起了代北勋贵的强烈反对,甚至发展到以武力对抗和另立朝廷。废太子恂虽未参与平城兵变,但却遭诬陷而被杀。废太子恂被杀,是孝文帝执政后的一桩冤案。  相似文献   

3.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林志明 《成才之路》2012,(7):100-I0017
正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试,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10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馆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对他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人,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与兄弟埋头读书,这样谨慎忠厚的人,正好教太子读书。"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平阳地区广泛流传着很久以前的有关新罗神的记录。该记录的内容是新罗太子坐船渡海,在前往唐朝的海上溺水身亡。后来传说新罗太子在这一地区显灵,当地的人们建了神庙,把他作为神供奉了起来。元朝朝廷赐了忠义灵济威惠广佑圣王的封号。这些记录被收入在有关平阳的各种地方志和古文献中。在平阳地区有很多和新罗神有关的遗址和寺观,即位于平阳县昆阳镇南侧的新罗山、新罗山山顶附近从前新罗庙的遗迹、位于坡南街的以前新罗庙灵护庙的遗址、在汇头新罗山山麓重建的新罗太子观、在鳌江下厂重建的新罗庙、塘外净念禅寺的太子亭遗址和供奉着新罗太子夫妇像的斋室。今天,平阳的人们仍前往新罗太子观或新罗殿,虔诚地参拜新罗神。  相似文献   

6.
两晋是东宫武装体系的建构期。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太子卫率”地位上升,脱离了东宫家政系统。除了仍承担安保职责外,其军事职能得到加强。“多选朝廷清重之士居之”。另一方面,两晋“太子卫率”之职位又或二、或四、或五,处于设废无常的变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高允的担当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这些史官让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相似文献   

8.
在西汉时期所谓巫蛊之祸这一事变当中,汉武帝太子刘据,因巫蛊事发而不得不发兵反叛,最终兵败自杀。后世学者,论及此事,多谓此事纯粹出于江充陷害,太子据并未行用巫蛊。前此我撰著《制造汉武帝》,提到太子据应是确实施行了这一巫术,很多读者以为拙说不能成立。本文就是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以供认真关心这一事件的学者或历史爱好者参考。文章首先指出,在西汉时期,只要不以天子为祝诅对象,巫蛊并不违法;《汉书》客观记载了从太子据宫中掘得桐木偶人这一基本事实;所谓江充之奸,不过充分利用了汉武帝因求长生而无法容忍他人对其施行巫蛊的心理,从而达到清除太子据的目的,而汉武帝后来对这一事件的“感悟”,不过是意识到他自己流露出来的更换太子的意图,是促成巫蛊之变的重要原因。然而,不仅汉武帝,甚至直至汉宣帝时期的西汉朝廷,一直认定太子据犯有对天子行用巫蛊的罪过。  相似文献   

9.
梁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逝世,萧纲继位为太子,引起了朝廷中多派势力的争斗,萧纲太子之位并不稳固。此时的政治形势不适合创作艳情诗歌。同时,萧统的死使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悲哀中,从创作氛围来说,也不太适宜写作艳情诗。531年得名的宫体诗实质是一种新变文体,是对永明体的继承和发展。宫体诗就是用永明体的形式来写宫廷生活的诗歌。沈约死后,京师声律论消歇,而此时的永明体是由萧纲和他的幕僚带到京师的。宫体诗最初出现在文坛时,有对永明体的继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皂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1.
汝城始建县于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在1654年历史中,明代的人才最为兴旺,共有54位举人,其中又中进土者15人,这批学子中2人同时中举人的有14次,3人同时中举人的有2次,2人同时中进士的有2次,举人及进士中有祖孙关系1对,父子关系9对,族兄弟以上关系10对,叔侄关系11对,涌现了一大批理学名臣、监察御史、文学名家,两位位重至宰相、太子太保。这批人才群落崛起现象明显,结构关系清晰,时间集中,互相激励,共同进取,于今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文选自<韩非子>(板书).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认为巫蛊之乱是汉武帝对太子有所不满甚至是为了易储而有意策划的.文章通过对巫蛊案的分析,重新审视了汉武帝与太子的父子关系,认为汉武帝对太子一直信任有加、着意栽培,从未想过要更换太子.巫蛊之乱是因为江充选择了有利时机,汉武帝与太子信息交流中断,江充党羽意外逃脱等三个偶然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真诚如金     
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正逢真宗皇帝殿试,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十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官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16.
太熙元年杨骏担任太傅之后,陆机受其征召,入洛担任了太傅府祭酒一职。在元康元年三月杨骏被诛杀的政治风波中,陆机由于职位较低,又是南方才士的代表,声名远扬,受到了张华的救理,同时又赶上了惠帝改元之大赦,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怀着避难远祸的心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东吴。元康二年,重新受到朝廷的征召,再赴洛阳,接受太子洗马一职。  相似文献   

17.
<文选>中的四言诗位置特殊,这既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昭明太子文学思想的传统性一面,又直接、间接地反映出四言诗与五言诗在齐梁时期被接受的情况.因之,考察<文选>中的此类诗,对研究<文选>本身与探讨昭明太子的文学思想均具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刘勰、钟嵘相比,从<文选>中体现出来的昭明太子之诗学观似是中立的,但从其四言诗居前这一潜在的通例来看,太子的诗学观应稍近于刘,而略远于钟.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日:"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