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鲁迅与周作人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不容漠视的两座高峰。人教版中学语教科书编造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写有《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以下分别简称《记》、《关》).把兄弟二人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着看,可以了解两位作家思想性格的差异和章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4.
比较阅读法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运用比较阅读法能有效提高阅读迁移能力。比较阅读,可以进行同一主题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同一种语文要素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王树槐 《甘肃教育》2008,(11):58-58
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把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以下简称《与》)列入“家国之思”的范畴,自然是由于文中有关于江南三月优美风景的描写,但就其实质,《与》是篇劝降的书信。在教学时,我拿东汉朱浮的一封劝降书信《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以下简称《为》)作为比照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就把比较阅读提高到语文教学的突出高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比较阅读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赏读●安徽高世民《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同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并被编在一个教学单元,这就为教者与学者拓展出一个颇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两首词,同为蜚声古今的宋代作品,同出豪...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昭示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理念的载体。长期以来,朱自清先生的《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中《春》的呈现方式为依托,透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呈现方式的比较,从一个侧面解读“课标”,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前面的“幽雅、宁静”同后面的“热闹、风流”表面上互相矛盾,评论者大多意识到这一点,但只是围绕着“宁静”与“不宁静”,游移于“喜悦”与“忧愁”之间,做皮相之论,缺乏深入的分析。“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互动过程。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是作家创作意图和读者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沈从文的《阿丽丝中国游记》和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三部作品,其中:《阿丽思小姐》是根据英国的《阿丽思奇境漫游记》(卡罗尔)基础上的改编,而《阿丽丝中国游记》是《阿丽思奇境漫游记》(卡罗尔)的续写。三个作家,三种不同的风格,评价标准不一,自然评价结果就不一样了。本文在这里主要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稿)》之比较席建松《刑事诉讼法(修改稿)》虽然还未获立法机关通过,但无疑是新的《刑事诉讼法》的雏形,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该法的完善和通过。本文拟就《刑事诉讼法(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改稿”)对《刑事诉讼法》修改部...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必修(全五册)部分(以下简称“粤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于“参考阅读”、“基本阅读”、“扩展阅读”三个栏目共选编作品131篇(首),其中中国作品114篇(首),外国作品17篇(首)。选文特色鲜明、价值取向独特.无论对教材编选,还是对语文教学,粤教版语文教材都给人较大启发。  相似文献   

13.
比较鉴赏法一般来说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鉴赏方法,既可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关作品的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下面以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两首元宵词为例,在诵读指导和内容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赏,加深学生对词人以及词作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4.
《春蚕》、《丰收》和《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的“丰收成灾”这一现实的作品。三部作品都对导致“丰收成灾”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各自的追寻。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剖析,对它们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达了对三位作家的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被作为经典篇目选进高中语教材。重读《装在套予里的人》,特别是将汝龙译原(以下简称原)与教材删节(以下简称课)对比阅读,我有了以下“三不”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心灵花开》(《〈经典诗文选粹〉展示性阅读》)是我校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本书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为编写依据,与天津市教科院“十一五”重点课题“展示性阅读研究”相呼应。全书精选100位作家、诗人的经典名作为诵读文本,每篇后附【我介绍】【我展现】和【我成长】三个梯次的展示性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物理课程标准已有几年时间,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适应新教材,探索课程标准如何贯彻落实.为此,教师对新教材进行交流、讨论和反思.笔者通过阅读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之《运动、力和能量》(以下简称《探索者》),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训练目标所谓纵向比较法就是将同一题材或同一作家前后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祛。放宽地说,同一作品中前后不同内容或表现形式的比较亦可算作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法的训练目标是学会比较不同时间里出现的不同作品,学会比较同一作品的前后内容与表现形式。二、例题解析1.比较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内容上和表达上的异同。(两篇文章均见高中《语文》课本,此处略)两文都是哀悼文字,纪念对象都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但是两篇文章前者写于1926年,后者写于1933年,相隔虽然只有七年,而中国的形势…  相似文献   

19.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泪珠与珍珠》(以下简称“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十分耐读的抒情散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认为,课文的主题是“思乡怀人”。此说颇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6):10-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提到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鲁迅的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现代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对待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以创新的思维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思想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即通过异类相比法,"异中求同"的原则在比较中进一步深入对鲁迅思想及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