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旋律电影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旋律电影必须推陈出新,新主旋律电影应运而生。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深入分析新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探索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新主旋律电影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鉴于此,进一步探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运用问题,提出思政课堂新主旋律电影应用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提出了自己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一种现代技术催生的已丧失“灵晕”的新兴艺术样式。技术复制性是它的本质特征,并且与戏剧、绘画等传统艺术相比,具有动态性、消遣性等特点,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震惊”的审美感受。电影具有扩大人们的视觉世界,促进艺术的民主化、大众化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影视文化的兴起。其中,网络电影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青睐,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本文以网络电影及其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爱奇艺上上映的"海昏侯墓"系列电影为例,介绍并分析了网络电影的内涵、传播特点以及"海昏侯墓"系列电影的传播力,以期为未来网络电影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升级版“神游” 林宥嘉的“神游”巡回演唱会从2012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终于将要在3月底的上海“安可场”和4月初的北京“最终站”落下帷幕。就像他自己之前说的“神游”演唱会就像一部完整的电影,有情节,有铺垫。而在最后的几场演唱会上,  相似文献   

6.
王凯 《文教资料》2014,(29):146-148
台湾本土电影在经历了健康写实电影和新电影的发展阶段之后,伴随着新世纪政局的更迭,尤其是2010年两岸签署ECFA之后,两岸电影产业交流与合作步入正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台湾导演开始致力于拍摄以青春爱情题材为主的商业片,以期获得内地电影市场的青睐,摆脱“台湾电影已死”的论证。本文通过对“在地”与“他者”、两性形象以及地域时空三个方面进一步对台湾本土电影的去政治化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包括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在内地理区域的电影制作者和艺术家重新塑造、想象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诸种方式,分析“跨民族电影”“华语电影”及“华语语系电影”等术语在跨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理论和世界电影研究的框架中如何重新创造当代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象,可以看出华语电影的疆域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直线,而是由复数的历史、多种的发展线索以及多地域建构来组成的。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离散之地,在电影的主体性建构中均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孤岛”电影这颗我国电影发展史中的奇葩,离不开优秀导演的培育和浇灌。随波逐流的张石川、堪为伯乐的卜万苍、追求完美的朱石麟、惜墨如金的费穆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导演,其不同的风格是“孤岛”电影呈现繁盛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难尽人意,理论层面上的批评本性和批评功能的缺失,现实层面的批评对象的空泛,以及批评家自身文化使命感和批判意识的阙如,导致当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总结电影历史、剖析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电影批评已经不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藉。因此,重提电影批评家的职责,让中国电影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乃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惨绝人寰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殇痛。秉承不忘历史,反思战争的精神,中外电影界众多电影创作者们怀揣沉重的心情,耗时费力,以影像的方式纪录拍摄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电影,批判控诉战争的残酷,思考人与战争的关系。本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外战争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从叙事主题、叙事人物和叙事视角三方面提炼出以"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的异同,有助于电影观众和电影研究者们了解战争电影的叙事特征和叙事艺术,从而更加认识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薛彩云 《文教资料》2014,(27):67-69
电影是在追求艺术性的实践中完成的,艺术的各个类型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样的艺术实践是具有超越性的。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话,那么电影就是综合艺术。许多著名电影由文学改编,学习文学艺术的叙事、语言、修辞、理论等各个方面。"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理论,作者认为这种只写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通过观者完成的理论,同样适合于电影创作。本文从"冰山理论"适用于电影的可行性入手,从简洁的镜头语言、蒙太奇的叙事及对观众信任与互动等方面分析如何将"冰上理论"运用于电影。  相似文献   

12.
马娜 《华章》2012,(27)
电影作为世界第七艺术,其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得到印证和认可.在视听语言大行其道的今天,对其如何进行读解和阐释,使视听作品能好的呈现其特征并为公众服务,同样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中国电影批评的发展和现状等角度,对中国电影的理论发展及缺失进行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因素,电影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将电影与文学等同,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等同。电影语言注重形象、注重造型,它可以是文学语言的延伸,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描写、注重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曹丹 《海外英语》2014,(8):136-137
我国电影翻译事业起步较晚,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起步,但却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电影翻译的一部分也值得给予关注。该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的功能,指出目前我国电影片名翻译的混乱并结合实例对电影片名的汉译总结出翻译原则及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盈 《文教资料》2012,(32):182-184
在创作高度类型化、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中,诺兰算是风格别具的一位,这来源于他对电影叙事的精妙处理。交织错位的情节脉络、复杂多变的人物角色以及迂回曲折的悬念设计等等,他的电影如万花筒一般包容多了重叙事元素,不断冲击着观众的传统审美。当然,纷繁却不复杂,"碎片化"的处理凝聚在一个宏大、完整而复杂的叙事时空里,这也促使观众不断地去咀嚼剧情、感悟角色、理解故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与80年代中国的探索影片从产生背景到思想艺术取向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当今“第五代”的意义已远大于探索电影的内涵,中国电影应在商品文化大潮中保持自己的艺术品位,寻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叶锋 《文教资料》2013,(29):107-109
近年。华语市场不断涌现出一批无论是在商业票房还是艺术价值上都有所建树的电影作品。这类作品囚其投资小、宣传少、制作阵容不为观众熟知等方面特点而区别于国产商业大片,却在面世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故被称之为华语“黑马电影”。面对“黑马电影”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中国电影在反思国产大片的种种不足的同时,也应深入探析“黑马电影”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即从电影叙事的角度,对华语“黑马电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09,(4):14-15
《楚门的世界》原名The Truman Show,也有翻译成《真人秀》。truman有“真人”的意思,这晨一语双关,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就叫“楚门”,电影主题是关于他的真实生活的电视节目,电影名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9.
潘宝剑 《文教资料》2010,(28):38-40
本文从翻译的基本标准“忠实”入手.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英文电影片名进行分析,采取音译、直译、意译、综合翻译和增词翻译的方法进行汉译,使电影片名的汉译从形式和内容忠实于原英文电影片名。  相似文献   

20.
析田壮壮电影的人文价值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电影文化批评角度,探讨了田壮壮电影的人文价值趋向,即对人的心灵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来表现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对人类生存和心理的探求来描述人与宗教/信仰、人与社会/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淡化电影叙事功能,强调镜像语言的哲理包含,注重人物情感细腻流畅的描述。正是对人文影像的理性坚守,田壮壮成了"‘第五代’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