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玛格丽特·海琴斯·桑格(Margaret Higgins Sanger),美国生育控制和生育教育的积极倡导者。1879年9月14日出生于纽约,1966年9月6日逝世于亚利桑那州。玛格丽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美国妇女健康问题、避孕事业及相关教育,这是缘于她的母亲因结核病而死。玛格丽特的母亲一生18次怀孕并生育了11个孩子。正是目睹了母亲的惨剧,她决定在美国让妇女拥有包括在她们自己性生活上的部分决定权。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桑格作为计划生育的先驱对很多人并不陌生,本世纪初叶,她在纽约首先开办了第一所计划生育诊所,诊所的宗旨是倾听和代表妇女的声音,坚持妇女应有的选择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并为她们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3.
1922年4月,美国节制生育领袖玛格丽特·桑格夫人前往伦敦参加世界节制生育大会途经中国,在北京和上海作了两次著名演讲,中国知识界人士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节制生育思想,从而引发了关于此问题的大讨论。讨论涉及到女性解放、性道德、民族一国家的强大等问题。受桑格夫人采华影响,节制生育实践在中国随之出现。“桑格夫人来华”为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冲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章阐述了桑格夫人的生育节制主义主要内容观点,进而提到了1922年她的来华访问对中国传统生育思想的冲击及近代中国生育组织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桑格夫人的生育节制主义主要内容观点,进而提到了1922年她的来华访问对中国传统生育思想的冲击及对近代中国生育组织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桑格1883年出生于纽约,在家里十一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曾经是一名护士的她非常重视性教育和女性的健康问题.而在所有的性教育中,玛格丽特最重视的是生育的控制,特别是对于穷人而言所以她尽其所能的去教导民众有关优生学的概念。这篇1925年在纽约发表的演讲.是她为改善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所做出的一次充满爱心和激情的提倡。  相似文献   

7.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  相似文献   

8.
她的聪明,改变了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 林兰英先生对文学没太多的嗜好,但她爱读巴金先生的《家》。这是因为她小时候的“家” 就如《家》一样人多,一样关系复杂,一样歧视女性。《家》中的高淑英为自由地接受教育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在觉慧的帮助下走出了《家》的樊篱……这小说中的高淑英仿佛便 是生活中的林先生,她很爱这个性格坚强的女性。林先生在“家”里为争得读书的权利也进 行了艰难的奋斗,仅仅没有离“家”出走罢了。 她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妹妹因是女儿身而被送了人。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 益于她是长女。封建家庭里“长子”抑或“长女”,都意味着必须担负责任和义务。林先生 幼年的责任和义务是做家务、看护弟弟。她六岁就熟悉家务,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两大锅饭 。 幼年的林兰英勤劳敏学,心灵手巧,许多事她做起来轻松自如,尤其是刺绣剪纸,做得格外 漂亮,剪出的“公鸡报晓”、“嫦娥奔月”、“喜鹊登枝”等名目繁多的窗花,总让堂姐妹 们格外羡慕。在那个封建的深宅大院里,她与堂姐妹们的不同之处是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在 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她通常会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青色的高围墙边向莆田县城里眺望。一 天,她对后院盖起的两座小新楼细细观望,不小心被三祖父看见了。三祖父便挤兑她说:“ 你看什么?你将来是要嫁出去的人,这房上的瓦一片也不是你的!” 不敢吱声的她却在心里说:“等我嫁出去时,非要把房顶上的瓦拿几片走不可!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183;德拉布尔是大不列颠文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她的早期小说《磨砺》在文学史上首次描述未婚单身母亲的心路历程,是解构与女权主义文本的典范。德拉布尔在作品里和现实生活中解构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成功地建构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  相似文献   

10.
受桑格夫人来华及其生育节制理论广泛宣传的影响,生育节制问题成为五四时期思想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生育节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加拿大现代文学史上 ,出现了像玛格丽特·劳伦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艾丽斯·蒙罗等一批出色的 ,享有国际声望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目光不断发掘女性意识和女性世界的种种问题 ,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向读者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妇女画卷。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多才多艺 ,已发表了十多部诗集、多篇长篇小说、无数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及文章 ,曾两次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的殊荣。她在系列叙事诗《苏珊娜·穆迪日记》中所塑造的形象苏珊娜·穆迪被称为加拿大人的原形。  相似文献   

12.
1922年4月桑格夫人访华之后,中国知识界从母性自决、新性道德、人口问题、优生学等方面,讨论生育节制与妇女解放、性自由、人口控制、民族优生关系,由此引起了生育节制的四大论战。尤其节  相似文献   

13.
正《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年-1880年)的成名作。1856年至1857年,当这部小说在法国《巴黎杂志》连载时就轰动文坛。同时,引起了司法当局的指控,斥责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作家也受到法院传讯。幸亏著名律师的有力辩护和公众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父亲节快乐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说话好”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王金枝梦寐以求的,莫过于听见自己的女儿有一天有能力叫她一声, “妈妈”。 对于天下大部分母亲而言,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可对于王金枝来说,它曾经比 登天还难。 王金枝和张代传的孩子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张花蕊。11年前,刚刚满1周岁的小花蕊高烧 后打了几针“庆大霉素”,她的人生由此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6.
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在一天里并行的故事:1923年在伦敦郊外,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正在创作《达洛维夫人》:1951年在洛杉矶,名叫劳拉&;#183;布朗的家庭主妇阅读《达洛维夫人》:2001年生活在纽约的克拉丽莎为前男友操办庆功宴会。三位女性试图挣脱各自的“囚牢”,寻求自我价值,体认自身力量,如同烈火焚身一般疯狂地寻觅着灵魂的出口,成为了整部电影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7.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俄国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历经十二年著成的封笔之作,可以说是其创作生涯的最高成就。在这部作品中,玛格丽特不仅有着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传统女性的美貌善良的特点,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她不只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还有着坚强独立的人格、完整的价值观、爱情观,是"永恒女性"的代表。本文拟就以小说中对玛格丽特的描写来浅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玛格丽特的形象与"永恒女性"的相互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这一经典巨著。  相似文献   

18.
<正> 许穆公夫人是春秋时代卫宣公(名晋)的孙女,卫惠公(名顽)的女儿.齐僖公的大女儿宣姜是她的母亲,她和卫懿公、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公夫人是同胞的兄弟姊妹.嫁给许穆公,称许穆公夫人.《诗经》中的《鄘风·载驰》、《邶风·泉水》是她的作品.她是我国史传中有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相似文献   

19.
如影随形     
头一次看见她,就觉得,这位夫人是从王江宁的《七绝》里走下来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相似文献   

20.
从家庭结构以及母子关系等方面来看,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具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解构,《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表现在桑顿及其母亲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桑顿太太对玛格丽特的敌对态度,与以往的俄狄浦斯情结不同的是,主人公最终摆脱了俄狄浦斯情结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