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搞好讲读教学是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来信来稿就讲读教学问题发表了意见,介绍了经验,现择要综述如下。一、正确处理讲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思想教育与“双基”教学的关系。语文课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工具课。而语言文字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同时也能逐步领会其思想内容。根据语文学习的这个特点和规律,我们既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政文课”,也不要忽视思想教育,而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课教学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 ,赞扬很少 ,指责颇多。问题归纳起来不外是 :语文课成了纯技术训练课 ,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语文课的教学程式化、刻板化 ;语文课的标准化考试很难反映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训练成了应试的“敲门砖” ,造成高分低能 ;等等。集中到一点 ,还是吕叔湘先生20年前就指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教育是按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发展施以影响的活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 ,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所谓课程 ,则是关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文学有三大功能——认识、教育和审美。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认识”和“教育”两种功能,,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因此,“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成了语文教学的第一原则。教师很少在教学中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成了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教育课和汉语知识传授课,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索然,使得语文科成为了高耗低效的典型。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条件是最优越的,效果亦应该是最好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政治、忽视课文思想内容的偏向,这是应当很好地克服的。现将黄麓师范语文教师扭转这种偏向、加强语文教学思想性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供研究参考。我俩认为语文教学既应加强思想性,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也应重视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言文字的过硬本领。“不应该脱离文章的词句篇章,驾空地分析思想内容;也不应该不管文章的思想内容,单纯地讲解词句篇章”,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的这个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仍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  相似文献   

5.
一、追求升学率教育思想的表现和危害对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思想,现在在概念上以及概念所反映的内容上有一种模糊的观念,其一表现为有人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错误的,“追求升学率”则是应当肯定的,甚至认为现在应当解决的是如何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追求升学率”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教育的目的。反映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只向学生灌输升学考试必修课程知识,忽视非升学考试必修课程知识的学习。放松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苏耀学 《成才之路》2013,(11):19-19
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这里沐浴着阳光,这里蕴含着泥土的芬芳,这里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审视我们的行为,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虽然注重思想教育,但是却忽视了生活情趣;虽然注重知识积蓄,但却轻视了文化协调;虽然注重教材示范,但却放松了表达热情。这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的说法,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谓”文道统一”的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举国上下大力加强社去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充分发挥语文课这一有利阵地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学科肩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职责。 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如何把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和归纳,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遗忘的尴尬境地。课堂上片面强调文意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些学生在学了十多年的语文之后,不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甚至不能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篇课文或通顺、无语法错误地写个句子。缺失了语感训练的语文课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由于“四害”横行,形而上学泛滥成灾,中学语文教学也深受影响,管你什么诗歌、小说,一律要教成政治课,二基教学基本上被取消了。把二基教学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把文与道、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否认语文课的工具性,否认文体的特点,这是直接违反马列主义认识论的。语文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工具课。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之一。诚然,通过分析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如果不是表面地而是深入地分析思想内容,那就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教学。因为,内容与形式是对  相似文献   

10.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通过几年语文课教学的实践,我以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效果比较好。一、在讲解字、词、句和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我坚持把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国”字时,不仅浅显易懂地讲解“国”的意思,还引导学生组成了“中国”。“国旗”、“国徽”、“国家”……许多词语,又用这些词语练习口头说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新时期阅读教学,既不能走传统的以本为本、重知轻能的老路,又不能脱离文本,任意“生成”,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失去根基。新时期阅读教学,要体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思想,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一、基于文本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积累、理解、运用母语的课…  相似文献   

12.
信息社会的人际交流、求职应聘、公关施政……无处不显示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客观现实却令语文教师痛心焦虑: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却并未见佳!究其原因,恐怕与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讲轻读的弊端不无关系。语文课上,通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苦口婆心,特别“重讲”———从字音到词义、从立意到结构、从主题到语言……面面俱到,滔滔不绝,只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似在云里雾里,一派茫然!多年来,“说讲自始自终,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虽然有识之士多次呼吁要还学生阅读的时间,尽管教师们也明知语文教学最忌“满堂灌”、“填鸭式”,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许多教师出于善良的愿望,还是放心不下,总是习惯于包办代替,担心不如此,学生便无法较好的把握文章。还有人认为:语文课内容多、课时紧,想赶计划就得多讲,把时间花费在机械的阅读上。个别教师居然脱离课文语言因素,架空地分析,甚至对着教案,照本宣科。有时,学生尚未读熟课文,教师已“潇洒”地讲完了全文。学生在课堂上只好被动地去记些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之类的东西,根本无暇去细想、回味,更别指望有一些点读、背的时间了(有时教师会穿插一些读的内...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存在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问题.事实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一,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地讲练词句,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基础知识课,即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1)在升学考试中,多数学生考不出好成绩;(2)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读写教学.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6.
一、导言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者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予学生教育。”(《西方资产阶段教育论著选》,第359页。)就语文教育而言便是将智育、德育、美育紧密地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古往今来,人们在不断追求和探索,虽说也有大胆地尝试,但由于传统思想的禁锢,在语文教育的教法上始终未有大的突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具体细致的知识传授之后,对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却忽视了文学作品具体感人的形式和它本身所蕴藏在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感染力,忽视了文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指引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钥匙。因此,教师要注重和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学语言内容要符合规范、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等几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作为中学的必修学科,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的课程内容往往被人忽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所关心的都是取得的成果以及造成的影响,却严重忽视了这个成果在语文教育中是否起到了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情感倾向。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思想、轻情感,重智商、轻情商,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的倾向,忽视语文学科的个性。教师对课文的情感淡漠,往往把反复地、机械地操作当作语文教学的全部,疏忽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怀,忽视了对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张扬。一段时间教学下来,学生不是喜读爱写,而是厌读怕写。课堂上,本该活泼烂漫的学生却缺少了应有的率真和灵气,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 ,必须因材施教 ,从实际出发 ,明确培养目标 ,端正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反过来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体会到思想感情 ,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忽视思想教育 ;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训练 ,单一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