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俊新  刘开湘 《考试周刊》2010,(29):185-18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告诉我们,教师首先必须"传道"。一直以来,"传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渐渐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油然而生。然而,在课堂中是不是教师将自己的"一桶水"全部倒给学生就一定是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话有一定哲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对之反思,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理想的生字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7.
教育界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能拥有一桶水,除了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外,多向同行取经,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9.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老话了。看了通海县、东川市培训教师的经验,想起最近听到有的教师说的另外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当有长流水。”这话说得真好,表明对教师进修提高的认识更深一层了。  相似文献   

10.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1.
在校园里很盛传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对此,我认为有失偏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话已远远的不合时宜。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给予充分的说明。最后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要把课堂教学当作"灌一杯水",而是要引出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海。孩子们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欲罢不能,将探究延伸到课本以外,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本源。  相似文献   

12.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基本理念,其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核心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各种素质要求,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社会的期望、时代的盼望。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14.
朱翼 《中国培训》2014,(6):2056
正教育界有一句俗语:"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应先有一桶水",以此来说明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知识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同样是有一桶水,有的教师能给学生半桶水,有的能给一杯水,有的却连半杯也给不了。相反,也有一些教师自己并没有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别,教师道德素养、责任心的不同和知识是否常用常新是一个方面,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当代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末所言:"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教  相似文献   

15.
谁都知道,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的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17.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随想     
从教几十年,不时有点感想,梳理一些成文,与大家分享。 教师篇 一桶水的联想 人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此话有理,自勉并共勉老师要博学之。善教之。  相似文献   

19.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譬喻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然而。在当今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变以往的“一桶水”为既有传统精华又具现代气息和生命活力的“涓涓溪流”,甚至是“奔腾江河”。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教科研讨论会上,许多老师感慨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常流水,这常流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一股清泉。”好一个“一股清泉”!曾几何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理论成了至理名言,即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满足学生“一杯水”的需求。然而,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网上学习、资源共享成了当前热门话题。人类知识系统正发生着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传播途径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