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楚纵横》1990年第四期,以“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人”为题,记述了熊辉回忆其先父熊秉坤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经过。“……有位参加起义的士兵,为了夜间集合迅速,没解绑腿睡觉,竟然被查夜的二排排长罗启盛(笔者注:此名误,应为陶启胜)发觉了,罗狂呼‘卫兵,拿绳子来’。恰好,先父也观察动静到了那里。生死关头,怎能犹豫,他拔枪击中罗某小腹,并对空鸣枪,发出了起义信号。一时人声鼎沸,士兵们纷纷冲向操场……”。《湖北日报》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期间,曾两次提及此事,一是《彭刘杨烈士塑像落成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多来,江苏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一种档案资料书籍,计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一辑(辛亥革命)、第二辑(南京临时政府)以及《直皖战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室、资料室编辑的《清中期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第一册至第五册;苏州博物馆、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辑的《何桂  相似文献   

3.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云南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而张文光组织发动的腾越起义,则是云南辛亥革命的先锋,它吹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号角,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一枪. 腾越起义的成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云南辛亥革命的进程,省城昆明继腾越起义三天之后,发动了"重九起义",全省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反正.腾越起义为云南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为有力地声援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有力地声授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4.
《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刊载赵友慈先生《中华民国国旗史略》一文(以下简称《史略》),其中舛误颇多,今笔者不揣浅陋,试正如下。 一 《史略》称:五色旗“是辛亥革命时期南京起义时的标志及沪军都督府的旗帜”。此说不确之处有三。  相似文献   

5.
欣闻 《新闻前哨》2011,(10):102-102
由武汉作协签约女作家望见蓉创作的长篇小说《铁血首义路》出版发行,该小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所出版的六部重要图书之一.是中国首部还原武昌起义历史真相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发的五十三分电报,系从清朝外务部《内阁电本·紧要电件》中选出的。包括从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的电报。内容有:武昌起义后,西安、乾州等各州县革命党人任惠得等起义响应;兰州长武、宁夏灵州叶升堡、满城等地唐继春、刘福太等举行起义;新疆伊犁兵变等。西北地区人民的革命浪潮,使清廷十分恐慌,急忙调集军队镇压。但锐不可挡的革命形势,使清军处于被动局面。军队的哗变、兵源的枯竭、库帑的告拮,亦使清王朝的统治陷于困境。这些材料,具体反映了西北地区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连同已经公布过的档案资料,是研究西北地区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武昌首义》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精心创作,是国内同题材广播剧中唯一一部全景式正面展示武昌起义全过程的主旋律作品,该剧以起义之夕革命军总指挥吴兆麟的个人命运和经历串联起宏观历史进程。《武昌首义》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创作原则,在忠实于历史大背景和人物基本真实基础上,用合理的细节表述来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戏剧高潮,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11,(10):4-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和弘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纪念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党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刺杀和起义,直捣清廷,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北京,留下宝贵的革命遗产。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9.
廖宇春助袁胁迫清帝退位的一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廖宇春于武昌起义后,来往南京与北京之间,与黄兴等订立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五项条件、与袁第一军胁迫清廷宣布共和三项办法以及调曹辊一镇至北京“运动武装解决共和”等项活动,章开沅、林增平著《辛亥革命史》已有所述及。这件档案史料,对廖宇春上述各项活动,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特予公布,供研究辛亥革命史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闫朦 《兰台世界》2012,(22):13-14
1911年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同盟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发生的。是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党人首举义旗推翻了清王朝在武昌的统治,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党人闻讯纷纷响应,短短一个月内,湘、陕、浙、苏、黔、皖、桂、闽、粤等十余省和上海相继起义宣布独立,这些战争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陕西起义与战争有着不同于其他省份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11年武昌起义震惊全国,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响应武昌起义,皖北革命党和人民组织了淮上军,在江淮平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其中最为震撼、影响最大的一次革命战争就是颍州之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各地纷纷涌现辛亥革命题材的历史剧作。其中,湖北广电总台生活广播播出的广播连续剧《武昌首义》是唯一一部全景式反映武昌起义的广播剧作,该剧以精巧别致的结构安排、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血肉丰满的人物刻画在众多同题材剧中脱颖而出,成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13.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14.
简婷 《东南传播》2010,(5):100-101
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第五次武装起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防城起义失败缘于东京同志"倒孙风潮"和"购械风潮",但经过考证,防城起义是在没有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武器缺乏才是导致防城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产的革命     
言及武昌起义引发的辛亥革命,我们被教科书简单化的当代人脑子里面,对此立刻涌出太多的疑问:在1911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真像标签式教科书上所讲的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旧民主主义革命”吗? 领导和参加起义的那些革命者们,清朝的新军军官、士兵、高级官吏、会党、地主,以及形形色色大小武装集团的头子们,都属于资产阶级吗?  相似文献   

16.
早产的革命     
梅毅 《出版参考》2011,(10):26-27
言及武昌起义引发的辛亥革命,我们被教科书简单化的当代人脑子里面,对此立刻涌出太多的疑问:在1911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真像标签式教科书上所讲的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旧民主主义革命”吗? 领导和参加起义的那些革命者们,清朝的新军军官、士兵、高级官吏、会党、地主,以及形形色色大小武装集团的头子们,都属于资产阶级吗?  相似文献   

17.
伊犁起义是辛亥革命后期重要的一环,但学界对伊犁起义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人物的发掘还有待深入。贺家栋作为伊犁革命阵营中旧势力的代表,原为伊犁知府,后出于个人利益支持革命,在伊方和省方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为杨增新倚重的中间人物,对新疆辛亥革命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其家世、生卒年、官职履历及个人形象等进行钩沉和考证,能够促进对伊犁中间势力的研究,深化对伊犁辛亥革命的认识,为辛亥革命人物研究提供重要的个例,丰富辛亥革命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历史档案》2011,(4):22-30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发动的云南河口起义,是辛亥革命前一次重要的反清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军在河口发动起义,清军防营随即响应,革命军胜利攻占河口。清政府随即一面派云贵总督锡良督师,兵分三路前往镇压革命军;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萍浏醴起义与洪江会》(载《史林》1988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在萍浏醴起义前夕并不存在洪福会、武教师会、哥老会三个会党组织,龚春台于1906年开的“六龙山”也不是哥老会与武教师会的联合组织。萍浏醴起义是由同属洪江会系统的各山堂联合发动的。此后,王学庄、周秋光两位先生又发表了《萍浏醴会党起义檄文辨伪——兼论佚名<魏宗铨传>》(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考证了所谓《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檄文》和《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均系托伪之作,指出了《魏宗铨传》中许多歪曲事实之处。同时,又看到了饶怀民先生整理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这些研究的进展和新史料的刊布,使我们有可能对1906年湘赣边界爆发的这次影响巨大的会党起义的发动和面貌作进一步的探讨。我在这里着重谈一下李金其在这次起义中的地位和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历史档案》2011,(3):14-19
黄兴等人发起的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组织的针对清政府的重要暴动之一。因布置联络不灵,事机坐误,这次起义被清政府剿杀,但为数月之后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兵部一陆军部档案和刑法部档案。这些清朝官方的文报,反映了当时起义的详情内幕和清政府的对策,系属首次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