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不断减少,集体意识逐渐淡化,而个人主义日益抬头.找到大学生"集体性"衰减的原因和对策,成为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一大任务.他们的集体意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社会团队精神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现象日益突出,学生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人主义盛行现象严重。在新的形势下,要采取转变"满堂灌"的思政课堂教育方式,高校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开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教育疏导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集体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因为生活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集体意识不容乐观。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的原因,对他们的集体意识的培养措施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求。从组织运行的角度分析集体意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功能,旨在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注重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历史传统,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任.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邓萄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72-272
集体意识是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现代组织意识的重要内涵。而作为大学生,其毕业后将面临参加工作进入组织等现实问题。而迅速融入到组织当中,最大程度的表现出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自己的职场生涯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集体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歧视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反歧视意识的培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集体无意识"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权救济工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仁梅 《教师》2013,(20):37-38
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呈现出集体意识淡薄、心智成熟较晚、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营造班级"家文化"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旨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家的温暖中,找到自我价值和集体归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家文化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务实倾向和功利色彩,突出问题是集体主义意识淡化、态度与行为脱节。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阐释集体主义价值观,着力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集体”,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强化大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切实把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11.
厘清大学生群体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驱动机理能够为信息时代大学生行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道德义务、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信息感知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其中道德义务可以通过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两条途径,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了网络集体行为演变机制,能够为政府、高等学校合理预判舆情、应对大学生网络治理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尝试用沙盘游戏疗法对集体归属感程度较低的大学生进行个体、团体干预,目的在于推动集体归属感问题在我国的科学探讨,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建立和提高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关注使他们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网络舆情的推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体系,对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GRI是一种能处理数值型数据的关联算法。本文运用G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影响广州市大学城的大学生集体旅游的一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挖掘隐含其中的关联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大学生集体旅游的最佳路线组合:2~3天+市外+100~300元+休闲度假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志愿服务是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将自我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知行脱节、强化个体自我教育、实现大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档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真实历史记录,是高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提供利用服务的角度入手,阐述高校学生档案和教学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有效途径和经验,旨在阐发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高校档案资源,使之转化为现实效益和财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揭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心;(2)对总的社会责任心而言,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3)在集体、家庭和同伴三个责任心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而在道德和社会发展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社会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李进 《科教导刊》2021,(1):66-67
随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机制和探索这几年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大多都提到了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欠缺与不足,但是对于远程条件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研究甚少.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我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跃上新的台阶,郴州电大课题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集体座谈、追踪调研、信息反馈等方式对远程条件下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索,有效地帮助了农民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舞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功能日益凸显。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文精神是高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的文化观念、思维形式、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包括学校精神和传统、校风和学风、人文关怀与集体舆论等内容。将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既体现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