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以及一定的语气外,还有助于文章的表情达意,鲁迅的《阿 Q 正传》当为一例.一、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1.有的标点符号有助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如《阿 Q 正传》中写到革命党进城后,阿 Q 也决定“投降”革命造反了。他拿块断砖敲开静修庵的门后.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又来什么事?’伊(指老尼姑——笔者)大吃一惊地说。‘革命了……你知道?’……阿 Q 说得很含糊。”阿 Q不像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知道砸龙牌、拿宣德炉,他到静修庵来革命,怎么革自己也弄不清楚,所以说得断断续续,含含糊糊.两处省略号便传神地表现了阿 Q 当时的神态。又如,阿 Q的“中兴”,引起了村人的惊异。堂倌、掌柜、酒客、路人都对他表现出一种疑而且敬的神态来。掌柜也与他攀谈“发财发财,  相似文献   

2.
阿Q是谁?     
阿Q现在是高一(2)班的学生。阿Q被堵在校门口,背着手踱来踱去,不满地大骂:“妈妈的,不准老子进门,我——我掀了你的老窝!”其实阿Q忘了带校牌,门卫看了他那模样,猜想八成是个混混,于是将门关得死死的。过往的学生迅速地朝这里围拢,一层又一层。阿Q不耐烦,大吼一声:“看什么看!没看过老子骂人?”“呼”,人群一哄而散。于是阿Q干脆在大门前盘腿而坐……阿Q被班主任领了进去。他一边拂去身上的灰尘,一边傲慢地说:“不准老子进门的人还没出生呢!”大步走向教室。同学们稀里哗啦地议论个不停,阿Q见状很满足地仰着头坐回自己的座位。他的宝座在…  相似文献   

3.
阿Q二题     
小孩性格似的阿Q 有人说阿Q是雇工,破落的剥削者、农民、流氓无产者……。我说阿Q似小孩,徒有成人的外壳,具有小孩性格,不说他是哪一类人,这样是不是来得明快一点,也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阿Q口里经常是“妈妈的”,口气都是小孩口气,并不是“妈的”,成人的口气。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是不肯承认自己贫穷的,但是,“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也是出自他的口,他又承认自己没钱。 “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尔后又“也要投降革命党。”“不准我造反,只准  相似文献   

4.
阿Q与QQ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阿Q是谁,不用我问。我也知道你玩过QQ。但是你不一定意识到,阿Q就在QQ上与我们朝夕相处。阿Q自尊又自负,他瞧不起未庄的居民,也鄙视城里人.连城里人油煎鱼头时直接加葱丝这一小细节都被他嗤笑。我们用QQ聊天,也是既自尊又自负。瞧不起刚入门的新手,连“886”就是“拜拜了”都不知道,没劲!瞧不起打字慢的聊天对象,直骂他们浪费时间;瞧不起没玩过游戏的好友,落后!……  相似文献   

5.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  相似文献   

6.
1.什么是歧义修辞格汉语中有一种至今还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修辞现象。请看鲁迅先生的名篇《阿 Q 正传》中的一段对话:“你从实招来吧,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 Q 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我本来要……来投……”阿 Q 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短篇小说选》第一册,74页)  相似文献   

7.
阿Q开厂     
话说时光飞逝,阿Q重新投了胎,又到世上来混了。从城里逛到未庄,就看见假洋鬼子办了一片厂,发了大财。阿Q心里怪痒痒的,心想要娶吴妈没钱不行,干脆,我也办厂!再说了,他假洋鬼子是个什么东西,他都发了财,妈妈的,老子我当然更该发财! 开什么厂呢?这难不倒阿Q,他刚跟城里人学了一套经世哲学:工厂想赚钱,先从满足底层人民的需要做起。于是阿Q决定先深入未庄的基层,搞好市场调研。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未庄最被人看低的“异端”——小尼姑。  相似文献   

8.
对《阿Q正传》一文,我们在分析了阿Q这一主要人物之后,就可以把握阿Q性格的实质——“精神胜利法”: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愚昧无知,狡黠圆滑,麻木健忘,畏强凌弱。若能再抓住文中的“闲人”、“看客”等其他人——这些在文中一闪而过的次要人物作深入分析,就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用意,更能领悟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先看书中对“闲人”的描写:……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他照例的甲到夜深,待酒店要关门,才乙回土谷祠去.拍,吧…!他忽而听得一种异样的声音,又不是爆竹.阿Q本来爱看热闹,爱管闲事的,便在暗中直寻过丙.似乎前面有些脚步声;他正听,猛然间一个人从对面逃来了.阿Q一看见,便赶紧翻身跟着逃.那人转弯,阿Q也转弯,既转弯,那人站住了,阿Q也站住了.他看后面并无什么,看那人便是丁.“什么?”阿Q不平起来了.“赵……赵家遭枪了!”丁气喘吁吁的说  相似文献   

10.
这是八月艳阳天的一个早上,阿笨身披棉大衣走进办公室,吹总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半天才敢小心翼翼地问道“阿笨,你刚从南极出差回来啊?”阿笨万分委屈地大吐苦水“吹总,你的这帮吹牛勇士的吹牛水平也太高了!昨天我才帮你拆了一个下午的牛皮——是关于‘最新款冰淇淋’的,结果,回去就发现被这帮小牛皮吹成重感冒了……啊——嚏!”阿笨一声惊天动地的喷嚏把吹总“打”得差点跌坐在地上。吹总很内疚地道歉道“对不起,对不起,我也没想到大伙儿会有这么超水平的发挥啊!”  相似文献   

11.
阿P:“我问你,小明从十二楼掉下来了,可是他却毫发无伤,为什么呢?”小G:“嗯……”阿P:“因为小明是一只小鸟,哈哈!”小G:“那我问你,小鸟从八楼落下来,却一命呜呼,为什么?”阿P:“嗯……唔……我、我不晓得……”小G得意地笑:“因为小鸟是一个人的名字啊!嘿嘿……”阿P不服气,  相似文献   

12.
一、把“阿Q”读成“阿鬼”…… 鲁迅为什么要给《阿Q正传》的主人公取名叫“阿Q”呢?其第一章《序》里是这样解释的:阿Q不仅失掉了他与生俱来的姓,而且也搞不清楚他的名到底是叫“阿桂”还是“阿贵”,因为“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所以“只好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在说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语境不能正常进行而使话语中断的表达方法,修辞上称为“跳脱”。“跳脱”一般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是岔断,话没说完,被别人打断,致使原话被岔得残缺不全,如鲁迅先生《阿 Q 正传》中,阿 Q 去找假洋鬼子“商量”和革命党“结识”的事,洋先生问他:“什么?”“我……”“出去!”“我要投……!”“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相似文献   

14.
阿Q新传     
“嘭嘭嘭……”阿Q土谷寺的大门被敲得震天响。有人在外面大喊:“Q哥,Q哥,快开门!”睡眼蒙咙的阿Q不情愿地走出去开门,嘴里骂道:“妈妈的,这么晚了,谁还来找俺老Q!”开门一看,原来是那个又  相似文献   

15.
阿Q求职记     
阿Q,未庄人士。一日,携简历到某大公司应聘。苦等半日,终得见考官。考官呷了口浓茶,一边接过阿Q的简历一边问道:“你准备应聘什么职位?”“职位嘛,”阿Q搔搔头皮,满脸堆笑地说道,“我想应聘部门经理。”“部门经理!”考官差点把茶水喷在阿Q的脸上,他一边弹着简历上的水滴一边说道,“你可是连大学都没上过的啊,开什么玩笑?”阿Q这下像是受了侮辱似的,头上的癞疮疤涨得通红透亮,直着脖子说道:“别看不起人,我可是差一点就是哈佛大学MBA毕业的了。要不是小学会考做错一道题没考上重点初中,中考时又填错答题卡没上成高中———当时可就差那…  相似文献   

16.
“眼”     
“小李,怎么样。现在的生活好吧?”小王调侃道。“唉!有啥子好哦!比俺在家时都差。俺算知道了,这发财得靠命。”剃着光头的小李回答道。你别看他现在说这话,两年前的今天,他可以说是钻进了钱眼。小李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发财根本没奢望。那天他小舅子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小舅子从甘肃回来后,来到了他家。  相似文献   

17.
一欣赏鲁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传》,一股浓浓的黄酒味扑鼻而来。阿Q仿佛整个就泡在黄酒里———醒来就喝酒,喝醉便躺下,“躺下便打鼾”,醒来再喝酒……看哪,阿Q遭了闲人的打,“以如是等等妙法(精神胜利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阿Q“投降”假洋鬼子失败了,“心里便涌起了忧愁”,“似乎从来没有经验过这样的无聊”。但我们的阿Q自有其办法的———“他游到夜,赊了两碗酒,喝下肚去,渐渐的高兴起来了……”“有一天,他照例的混到夜深,待酒店到关门,才踱回土谷祠”。又是“照例”,又是…  相似文献   

18.
变兔记     
阿Q是××学校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男孩,在学习上提倡创新和劳逸结合,但就是因为这样,阿Q经常是老师批评的对象。阿Q的考试经常是零分,原因就是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合,老师总板着脸说:“阿Q啊,你以后怎么参加高考,照你现在的局势,唉,难啊!”一天,课堂上发生了一件特奇怪的事。一向十分老实的班长突然眼睛变红,嘴巴变尖,耳朵变大,全身生出了一寸多长的毛……竟变成了一只十分可爱而又满脸通红的兔子。班上同学十分惊讶,有几个女生甚至发出了尖叫声,都带着些许迷惑: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兔子呢?最后,经过专家的一致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两大经典叙事文本《祝福》和《阿Q正传》写的是旧中国“奴隶”的悲剧,分别叙述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和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与阿Q性别不同,但身份和遭遇却极为相似,两个人同属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几乎面临着人生一切的不幸和痛苦。无姓的“玩偶”。姓氏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认,但我注意到小说里的祥林嫂与阿Q都似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确切的姓氏,祥林嫂“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概也就姓卫”;而阿Q“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因为被赵太爷一个嘴巴给打掉了:“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在统治者眼里,奴隶是不配…  相似文献   

20.
吹总一早给阿笨打电话“:从今天起,我要花一周时间到全国各地收购牛皮,你在家一定要照顾好咱牛棚里的牛啊!”阿笨拍着胸保证道:“没问题,吹总,你老人家放心地走,我一定在你不在家的日子里把咱们的牛照顾得好好的,让小牛变大牛,瘦牛变肥牛,肥牛变……加肥牛……”吹总哈哈笑着打断他:够了,够了!哈哈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