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3.
心情了无痕     
我的外甥拿着他的作文本,满脸疑问地出现在我面前。“阿姨.老师说写事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心情.这样的作文才有血有肉。我明明写的啊,可为什么老师给我评语还说我的心情是干巴巴的呢?”顺手拿起他的作文.只见作文上好几处被画上了红色的横线。他这样写道:看着老师发试卷,我好担心;马上要发到我了,我紧张得要命;看到自己考试只考了72分,心里难过极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碰到过学生这样的情况:作文中一到抒发自己感情时,学生每次都有空喊口号的嫌疑。“我真开心!”“我真难过!”这类句子数不胜数。那到底应如何让自己的心情在纸上体现呢?我把外甥拉到身边,准备给他讲一些自己独创的作文小窍门。  相似文献   

4.
要给学生表达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要让学生用作文来歌唱、来批评、来喊叫、来宣泄……这样,作文就会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学生就会“乐于作文”,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拘形式、不论内容、自由倾吐心中积蓄,放胆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这样,学生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更好地流露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学生的作文结构篇章一个模式,语言表达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所写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一种灵性.学生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张扬。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写出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固是好文,但要求学生写作个个能达如此境界,这就有些过分。能够“文章天成”当然好,但估计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时,就需要对自己的文章稍事雕琢,锤炼一下语言。我跟学生打过个比方,文章就像人一样,人有美、丑,更多的是相貌平平之辈;而我们大多数人写出的文章也是相貌不奇,要想引人垂青,就得靠语言上修饰。一篇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7.
李平 《成才之路》2009,(33):41-4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皮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昵?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8.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9.
“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感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思绪一般都会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形成美文。学生作文就是心灵的写照,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考测点导航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它有如下考测点:1.灵活选择文体。学生依据“话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2.广泛选择材料。由于提供的话题是一个开放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选材上有延伸性、拓展性,这就能使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写出佳作。3.采用多样写法。作文时,文章的表现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叙事,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展望前…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1.“易”,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突破口,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件容易的事;2.“乐”,作文不仅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够在其中尽情上演,岂不乐哉。导写过程一、谈话导入,放松心情一到作文课,总能听到“一声叹息”。学生不能轻装上阵,怎能写出真话,怎能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情上演?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课文《莫泊桑拜师》和学生进行谈话: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写出好作品,只要你不断努力。二、明确要求,看图试作1.生自读作文要求,想一想你从作文…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生作文里尽管遍布着一个“我”字,但遗憾的是,没有“我”的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真叫人哭笑不得!这已经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反映在考场作文里尤其明显!我们有一些阅卷老师看到这种假大空的作文,不说真话的套式作文,也深恶痛绝,一律不给高分!所以,我要慎重地劝告我们的巾学生,尤其是参加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定要在文章里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写出一个“真我”来!  相似文献   

1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新课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中最常见的写作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来作文,亦称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学生对于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文式英语”。作为教师,就必须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写作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的错误。在此就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如何提高高考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终达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16.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怕写作文。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作文内容千篇一律,不但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来也觉得意兴全无。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  现在,素质教育对教学领域进行了“环境净化”,解放教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田。作文教学也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陈妍红 《湖南教育》2004,(11):32-32
我尝试着把作文教学的触角向家庭延伸,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潜能,写出自己的童趣和童情。其中,“亲情作文”给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9.
一、实物演示通过感性、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运用实物演示,把学生引入作文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写《蚯蚓》,学生见过蚯蚓,但对其特点不太熟悉,要把蚯蚓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写具体、写准确很难达到目的。我让每一位学生在家中饲养几条蚯蚓,并认真观察一个星期后再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蚯蚓就“活”了,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写得细致入微,有的甚至写出了自己对蚯蚓的“感情”。二、“多媒体”演示学生非常喜爱…  相似文献   

20.
段立勇 《陕西教育》2011,(12):48-48
在学生作文时.如何能表现学生的个性.写出富有新意、反映新时代的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生活中挖掘、在作文中创新。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