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年第12期刊载了黄元虎老师的《三教(金子)一课的行与思》一一文,笔者拜渎之后.钦佩于黄老师取得的成绩,史为黄老师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步书盈史本解读、切实调整教学设计的执著努力所折服。,但在文章“三教《金子》:大胆创生者”板块中,黄老师呈现的关于文本解读之后的等式“坚持不懈+善于发现+改变思路=成功”,本人觉得不太妥当。这一等式并不能概括出成功的切实内涵,也未能真正体现文本内容所涵盖的要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拜读了黄安成老师的许多《课例》佳作,尽管数量不少,但无一雷同,深感于黄老师教学功底的扎实、教学技艺的高超、教学造诣的深厚.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3期(王老师与黄老师合作)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以下简称“反代”)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黄老师以前发表的《课例》都是以新授课为题材的,而“反代”则是以高三复习课为题材.当今的数学高三复习课,由于内容多,考题难,压力大,  相似文献   

3.
认真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9期孔爱玉老师写的《大道至简 大象无形——特级教师林爱娟(一面五星红旗)教学片断赏析》一文,颇有些感想。不知道林爱娟老师所教的这一课是不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如果是,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孔爱玉老师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4.
高考结束,本打算对一年的高考复习做些回顾,恰在这时,收到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6期,并拜读了文卫星老师的《在双基模块的基础上构建双基平台——高三复习课“抽象函数”教学实录》一文(以下简称《抽》文),由此激起了我对“抽象函数”教学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到湖北省詹静老师《教学一篇课文的底线是什么》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心中非常高兴。詹老师在文中对我所执教的《安塞腰鼓》课例(载《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2期)进行了中肯的评说。并据此阐发了这样的观点:教学一篇课文的“底线”,是在确认已进行阅读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本。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而且为詹老师对《安塞腰鼓》文本解读的深度所折服。受其启发,结合执教该课例的有关背景情况,本文也来谈谈对文本教学底线的认识,就作为对詹文的一种补充吧。  相似文献   

6.
在课改的不同时期,黄元虎老师先后在区、市、省级赛课或观摩活动中三次执教同一篇课文《金子》,从忠实执行者到合理拓展者,再到大胆创生者,教师的课程角色意识正逐步唤醒,课程实施行为在不断改进。黄老师横跨12年的行与思告诉我们:一个有责任感、有坚持心的反思型实践者,必然会在静悄悄的改变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说理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薛法根老师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下)一课的教学做了诠释。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年第4期上刊登了姜夕吉老师的《从“口占一绝”看崔莺莺的悲剧命运》一文。因近日执教《长亭送别》一课,重又阅读姜老师的文章.就“口占一绝”这首诗在文章中的运用。产生了与姜老师不同的看法。现具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0期王自文老师的《试论公开课》一文(以下简称《试》文)。读后深有同感,王老师真是说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声!在此,特借贵刊一角与王老师进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07年第1~2期刊载了陈开金老师《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赏析与思考》一文,文中对浙江省嘉兴市2006年的一道中考题进行了分析,但笔者对问题(2)的答案尚有异议,并以此文与陈开金老师商榷.以下首先重点回放题目及问题(2)的两种解答.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细读了江苏丁山燕老师的《聋校语文词语教学之忌》一文(《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9期,下称“丁文”)。文中丁老师对两个课例进行剖析,简要阐述了自己对聋校低年级词语教学的一些看法.读后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12期刊登黄正威老师的《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统一的设想》一文,笔者为黄老师认真钻研教学和大胆进行改革的精神所感动。但仔细思考后觉得,黄老师文中提出“将百分数统一于分数的意义,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的设想,笔者以为是不妥的。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网络论坛中有人说,对名人进行抨击者有两类:一是刻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目的是得到点击率和知名度;二是确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为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惧权威。毫无疑问,《深度语文:要深,也要度》(《小学教学》2008年第9期,以下简称《深度》)一文的作者朱国忠老师属于后者。窦桂梅老师的《三打白骨精》一课实录我也观摩过,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文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4.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2009年第1期(上半月刊)刊发了郭秀平老师的《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一文,文章对当前评优课中较为常见的人造史料引入课堂问题进行了探讨,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郭老师的某些观点却不能完全赞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第12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了沈为慧老师的《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一文,同时还发表了陈亚东老师的《从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看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及开发》一文。前者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孔子讲学图》的精彩课例,后者是对课例的点评以及由这一课例所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沈老师对课程资源的敏锐把握,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切实关注,对学习主体的充分尊重,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听名师大家的课自然需仰视之。但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本色语文教学弥合着教者与听众间的距离,从《我们家的男子汉》到《给我的孩子们》,从《江南的冬景》到《葡萄月令》,从《阿房宫赋》到《谏太宗十思疏》,无不闪烁着“语文本原、本真、本位”的思维火花。一如黄老师自己所说的: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真真切切,教学效果实实在在。于是,同样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坐在课堂里,认真聆听《黔之驴》教学,观察与思考黄老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文言文教学,又该给七年级学生教些什么,以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何升根、刘宏鹏老师在《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0期发表的《“0”的突破》一文后,不禁为二位老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笔者有一点不同意见,想与两位老师及各位同行、专家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1师导生思,组织概念教学 读了高敏、黄安成老师的《课例:函数的单调性》(以下简称《课例》)教学设计,心有所感。既感叹于执教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之强,又感叹于所教学生的基础之棒。掩卷长思,透过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执教者的情怀,感受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理念。“师导(教师指导、引导)”是手段,“生思(学生思考)”是目的。“师导”与“生思”的完美结合,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10期刊登了陶涛老师《在烂熟的内容上做足工夫——(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以下简称《做足工夫》)一文,其中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及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分析和相关教学建议令人耳目一新,使我深受启发。笔者遂据自己教学实践以成此文,供同仁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