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健 《福建教育》2005,(5A):39-39
几乎每位语文教师都听过学生怕写作、讨厌写作的抱怨,导致很多教师生怕学生写好,指导习时,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甚至文章中需要用上的词、句都一一加以传授。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这种教法也许能起到“引进门”作用,可是每篇这样教下去.老师累不说,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作文的自主性被削弱.独立作文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如何让学生觉得作文轻松、有趣,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靖 《考试周刊》2011,(2):85-8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存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要很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就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春萍 《学周刊C版》2014,(7):179-179
作文教学,不光是学生头疼,其实也是让教师苦恼的一件事情。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对攻克作文难关,正确引导学生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作文教学提炼出一些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言为心声.作文作为一种倾吐.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应是发自内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然而纵观学生作文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怕写作义.一提到作文就“谈虎变色”.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存在着畏惧写作,不知道如何写作等问题。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训练,并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为作文插上美丽的翅膀,从而使学生乐写,善写。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作文困难多多,教师要引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知晓学生所知。实现作文个性化,就应当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写自己想写的话,以其手写其心,以其心抒其情。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养成个性化作文的习惯.这样才能发挥其写作专长。张扬其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徐庆红 《学周刊C版》2014,(2):182-182
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教师教学作文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感困惑和疲惫.而学生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而快乐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意写作,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体现“让作文快乐起来”,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心灵.从多渠道入手.让学生打心底里乐意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邓勇 《陕西教育》2010,(6):39-39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开始写作文就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烦.作文烦,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的口头禅。的确,有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会感到很头疼。简直无从入手。但是,写作又是学生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写作的恐惧感并愉快地写作呢?这是老师在作文指导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起步作文教学指导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写作的第一要点就是立意.要让立意撑起学生作文的一片晴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3.
杨淑华 《考试周刊》2010,(22):64-65
写作教学至今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文章作者就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宋生娟 《考试周刊》2012,(80):50-50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写得轻松愉快、富于情趣.习作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学生作文的热情高了,也就不感到困难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也就自然揭开了。  相似文献   

15.
顾天成 《考试周刊》2011,(61):57-58
兴趣是作文有效进行的基础.始终让学生独立作文,多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团体合作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索然寡味的写作状态。作文的团体合作学习强调自主、自由.强调讨论,强调团体决策,强调大文字量的写作,以此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法则。作文的团体合作学习无论是对于记叙类作文的写作.还是对于议论类作文的写作都是可行的。作文的团体合作学习对于考试教育来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最终还是为个体独立作文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课堂的作文教学的低效局面,多年来一直是制约农村语文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针对农村学生文学素养差的现状.首先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优势.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写作资源。在此基础上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实施作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方能开拓农村作文教学的新局...  相似文献   

17.
吴敏婷 《课外阅读》2011,(11):342-343
为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问题,提出“因快乐而作文,因作文而快乐”的做法。让作文由游戏开始,因学生情况而施教,激发学生感情,展现个人风采,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  相似文献   

18.
陈燕 《文教资料》2011,(33):74-75
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启迪学生的写作智慧,让学生喜欢写作,夯实写作基础,必定能够攻克语文考试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9.
夏志芹 《考试周刊》2012,(89):38-38
网络是学生们特别喜爱的,他们会被网络的资讯所吸引.会被网络的神奇、无所不知所震撼。也正是因为喜欢。他们才会接触并运用网络。而网络的普及也给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把图、文、声、形并茂的文本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赋予写作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素材更加丰富。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借助网络平台为作文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效果会更佳。一、网络平台下作文教学的策略中学网络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网络.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一套新的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改变现有的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写作更加感兴趣。而所谓的网络作文教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析,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