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当代散文史著作已经出版了7部,同样冠名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别是张振金、徐治平、邓星雨、卢启元、王尧;还有沈义贞的《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佘树森和程旭光合著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这7部史书都是由大学教授撰写完成的,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有的侧重散文思潮的论述,有的侧重分析社会文化与散文创作的关系演变,互为照映,各有所长,基本勾勒出当代散文创作的全貌,为当代散文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散文的理论专著也从无到有,越出越多,从散文的本文研究到理论建构,从分类论说到发展趋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想请葛先生抽点时间做一个访谈的打算已经酝酿很久了。但是先生太忙,一直安排不出一个对双方都方便的时间。无奈之下,只能占用您的双休日了。不必客气。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来说,是无所谓双休日的。你看,说些什么呢?最近看到葛先生主编的《中国移民史》多卷本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迄今为止的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国移民史专著,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先生可否就从这部著作说起。有关《中国移民史》的撰写缘起和经过,我已经在该书的前言中作了说明。要说这部书的撰写,不能不说到两位先生。一位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潘…  相似文献   

4.
许志英、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以下简称《主潮》),114万多字,由人民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这是一部学术性的史,一部由中国现当代学研究领域富有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十来位学共同撰写的纵深型的小说史专。许志英、丁帆二位先生都是中国现当代学研究的名家,参加撰写的另九位学基本是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5.
撰写过中国第一部文学史的东吴大学教授黄人在清帝逊位前一年刊市《国朝文汇》,这部五百卷的巨帙为清文的结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自SO年代初开始,钱仲联教授著《清文举要》授及门诸生,示以从入之途;谢飘云教授曾负笈吴门,从钱老受清代诗文,归粤潜研十余载,终于结出硕果,向学术界奉献了一部3O万言的《中国近代散文史》。面对优秀的清文及近代散文遗产,这三代学人都通过自己的探讨作出历史的回答,如果说,《国朝文汇》旨在存目传人,《清文举要》主要是传授师法和家法,那么,仲国近代散文史侧重于描述晚清、近代散文的文化慧…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06,(12)
著名散文作家柳萌,原名刘濛,天津市宁河县人。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人民航运报》、《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编辑,《新观察》杂志领导小组成员、作家出版社副社长、编审,中外文化出版公司总经理、《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有《生活,这样告诉我》、《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柳萌散文》、《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寻找失落的梦》、《变换的风景》、《春天的雨秋天晴》、《悠着活》、《时间的诉说》等20余部。曾获中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中国第三届纪实文学优秀作品奖等。柳萌先生…  相似文献   

7.
王达敏先生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理论著作,通过“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启蒙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世俗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三个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掀开了当代文学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面纱,在善与爱中生发出对同情人道主义的准确阐释,完成了对当代人道主义文学的全新解读。这是第一部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它的面世,必将对当代文学研究与作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定当会引领一代人文价值潮流。  相似文献   

8.
晓苏推荐     
我的老师兼朋友江凯波先生.1954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郭田镇上光村,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任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杂志主编、副编审,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编写出版的书有《当代诗歌名篇选》《爱我中华爱我广东》《语文博览续编》《精短散文佳作赏析》《港台精美散文鉴赏》《散文佳作鉴赏》等多部。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先生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文化苦旅》,是一部闪烁着独特精神个性的系列性文化散文集。作者是学者型作家,穷经皓儒,凭仗渊博的文学和史学扎实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撰写的这些文化散文,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范例。这部书绝不象作者自谦的。是一些无法统一风格、无法划定体裁的奇怪篇什”,相反它的部分篇章  相似文献   

10.
以前曾出过两部修辞学史专著,即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1984)和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1989)。虽各具特色和价值,但名为通史,而实则详古略今,现代修辞学史稍有涉及而已。真正以现代(当代)修辞学为研究对象,写成断代学术史专著的,宗廷虎先生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应是第一部。其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古远清是一位颇具胆识与学识的学者,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园地里耕耘,以一种独立特行的姿态,以一种勤奋执著的精神,撰写出版了一部部文学史著作,从《台湾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系列,以私家治史的方式第一次全面梳理总结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发生发展的历史,显示出著者的胆识与学识。  相似文献   

12.
在九十年代中,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文坛上十分巨大的轰动,开创了当代散文史的新范例,其散文语言注重节奏的合拍、韵律的谐美、句式的整齐,堪称中国当代文化的榜样。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著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陈侠先生对我国课程论重建的先驱性奠基性贡献,可以归纳为五个"第一":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课程论》专著;在我国新时代《教育大辞典》中第一次主持撰写了课程和各科教学分卷;在多所高校开讲课程论他是第一人;参与创办并主持执编了我国第一本课程专业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主编了我国第一套《课程研究丛书》。他在课程史、教学论、师范教...  相似文献   

14.
孙荪是我国著名评论家、散文家 ,李准十是我国著名作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大将 ,更是文学豫军的头领。《风中之树》则是孙荪对李准十创作经历、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的艺术评传 ,是中国当代第一部系统地、全方位地研究一个当代作家人格与艺术的扛鼎之作 ,尤其是第一次以评论家的眼光、散文的笔法对一个杰出作家进行探访。因此 ,该书既是一位杰出作家的心灵史、艺术史的文学评传 ,又是一个文学时代侧影的理论描述 ;既是一部文学创作学的系列随笔 ,又是一本地域文化的系列散文。这些特点集于一书 ,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 ,在中国当代文坛引…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籍教授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以下简称《史稿》)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修辞学史专著。这部洋洋四十二万言的巨著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立了中国修辞学史的完整体系。在这个包括修辞学基本理论、修辞手法与语体风格的体系中,既有对诗词、散文修辞技巧的深入总结,又兼及口语修辞技巧的研究,从先秦至现代,均有详细的论述。清晰地展示出中国修辞学从萌芽到成熟及至革新  相似文献   

16.
怀念巴金     
<正>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 被誉为“文坛泰斗”、“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在解放前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0多部中长篇小说影响了几代人,而“文革”后写的《随想集》,则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代表了当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陈之藩先生是台湾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名再《谢天》、《失极的兰花》被选入台湾中学国文课本,《钓胜于生》分别被选入香港和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据我所知,一个作家的文章能入选三地课本的、且受到如此普遍欢迎的、陈先生是第一个。被余光中先生称为“通人”的陈之藩,“教的不是文学,是电子学。”‘准国外成了科学学者,在国内却是文学名家。”(引自余光中《鬼雨》)但我们对于陈先生其人其文却了解得很少。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两部工具书;一是《台湾新文学辞典》(四月1人民出版社,1989年Ic月出版)并没有设立陈先生的条目;一是《台…  相似文献   

18.
■:金先生,您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曾经担任中国史学会的会长。您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中,发表过很多具有影响的论著,包括与胡绳武先生一起完成的论著。您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以后,又主编了《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陈云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在年过七旬以后,您又利用公余时间撰写了《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等著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在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中,不仅应有概括古今的中国文学史,而且应有分门别类的中国文体史。几十年来,小说史,诗歌史都已有些专门著作问世;唯独散文方面,尚嫌寥寂。虽然早在三十年代,曾有陈柱所撰的一本《中国散文史》,但自建国以来,这方面的专门论著却不多见。郭预衡先生近年从事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其《中国散文史》上册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欣读之下,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20.
新论长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预衡先生在该序中写道:当我写《中国散文史》“齐朝”这个历史阶段的时期,曾经感到,“散文史”之外,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甚多.例如对于萧梁父子.即曾列入写作计划.但近几年来,由于“散文史”向下推移,编“文学史”也兼跨几代,不可能再集中精力对于六朝一代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在这样的时刻,胡德怀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