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 ,徐州师范大学大力开展留学生课题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周棉教授组织和指导下 ,在校内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 ,该校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留学生研究群体 ,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学》、《李大钊与中国的学术》等论著和大型工具书《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发表了《近 15 0年来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评价及趋势之展望》等论文近百篇。获得“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留学生与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留学生与近代以…  相似文献   

2.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抓住了留学生与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极有意义。“在方法上,先从史料做起,也切实可行”,《辞典》是留学生问题研究领域起步最早的史料性作品,是一部留学生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编者按本刊上期推出了“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者以及其它读者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今中国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对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7.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综观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留学生与实业教育的兴起、发展、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留学生促使实业教育逐渐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向思想、观念、心理层次过渡,对近代中国的实业教育起着演进与变革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建筑学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留学生回国初期的建筑设计形式以西方复古建筑居多,他们的设计行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建筑仿洋风潮的传播和延续。随后,他们渐渐摒弃了单纯“仿洋”的建筑设计手法,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复兴的最主要力量。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兴起的潮流中,他们又以各自的理解,通过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倡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中国近代留学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设计行为以及教育活动,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潮流的更替。  相似文献   

10.
应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邀请,本校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周棉教授于10月中旬参加了该校举办的“中国学术周”活动,作了题为《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并配以大量的图片展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活动和业绩,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科学管理思想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是美国的泰罗,其标志性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该书出版后很快引起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注意,茅以升等首先选修了科学管理课程,以穆藕初、杨杏佛为代表的中国留学生还及时把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传播到中国:1.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穆藕初翻译的以《工厂适用的学理学的管理法》为书名、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科学管理理论译著。2.在穆藕初译完《科学管理原理》尚未出版之际,1915年11月杨杏佛在《科学》(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第一卷第11期发表了《人事之效率》论文,题目即源自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8年杨杏佛获得MBA学位回国后,就在当年《科学》11月号以“本期要目”头条地位推出了《科学的管理法在中国之应用》一文。3.林和成、张廷金、杨端六、王抚洲等留学生也先后出版了一批介绍科学管理思想的著作。4.留学生还在1930年6月成立了以留学生孔祥熙为理事长的“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即“中国科学管理学会”,编印“科学管理”丛刊,创办《工商管理月刊》,开办工商管理补习学校,成立科学管理服务部等。5.留美心理学博士何清儒等发起成立“中国人事管理学会”,开展人才培训、方法试验等。6.留学生们还通过创办或经营德大纱厂、商务印书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东亚公司与永利碱厂等近代民族资本比较集中的纺织、面粉、烟草、火柴、航运等实业,运用和完善科学管理思想,改革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尤需肯定的是留学生们在传播科学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一套,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本企业的情况,把科学管理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人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与管理思想积累了经验,促进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与社会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是近代中西文化反差的产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单向文化交流。置身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留学生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普遍地把祖国的强盛作为己任,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作了深刻的批判。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广泛参与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从物质技术到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逐步深入。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中也表现出一些非理性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互为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日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都是单向的《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事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中日留学生交流空前发展,从过去单向派遣发展为相互派遣、双向交流的新阶段。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打开了新的到国外留学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16~19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继2003年“留学生与近代社会”的徐州会议之后有关留学研究的又一次盛会。此次会议云集了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欧美同学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以及美、日、法、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留学研究专家,提交论文88篇。会议主要围绕百余年来留学生走向及其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李喜所同志积十年研究撰写的《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综观全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视野开阔,角度新颖。以往研究者往往仅把留学生运动看成是教育史的组成部分,单纯从教育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而该书则是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新视角,把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留学生的思想文化演进和整个近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以他的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考察其现代化思想品格,凸现出了与时偕进的爱国精神、超人一筹的革新主张,以及尴尬边缘人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杏坛大家     
《教师》2010,(32):F0002-F0002
(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之我见李新编者按“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是以我院教师为主要参加者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课题,自五年前开始立项研究以来,得到了苏步青、卢嘉锡、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李新、谢邦宇、叶子铭、茅家琦、业治锋、...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