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存哲学、美学以及哲学阐释学三个角度挖掘<庄子>语言怀疑观--"无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当时诸子百家争鸣的客观剖析,对文艺美学创作、理想风格的确立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与西方现代哲学阐释学呼应.  相似文献   

2.
<诗品>的立足点是五言诗.钟嵘作<诗品>的出发点是探求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诗品>的品评原则是情感寄寓在文辞之中呈现的整体美感.曹操诗被放置在下品的原因是其风格之"直"与钟嵘的审美理想不符.  相似文献   

3.
周卿 《文教资料》2008,(29):28-29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它含有丰富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形象、热烈.在诗中,雪莱歌颂了强劲的西风,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避讳学是中国的独门学问.事实说明,从避讳学的角度校注典籍是不可或缺的.中外学人也有从"避讳学"角度研究<诗品>者.有的用以校勘文字,有的用以考察版本,有的用以注释人物.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须用此作进一步研究.如<诗品>里的谢胱,宋人引录<诗品>者,皆作"谢眺".有些<诗品>校注本以为"眺"是误作.其实,这是宋人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四世祖赵朓名讳而改,并非误作.另外,如<诗品下>之"殷不竞矣".宋人作"口不竞矣",此"口"当为宋人避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名讳所留.  相似文献   

5.
<从军行>叙写"从军有苦乐",王粲之作颂美并纪实,后代则多叙说"苦哉"并虚拟,粱陈时高扬英雄主义乐观化的叙写,北朝之作则多慷慨之气并具游侠精神.<从军行>的写作手法,或先点题后铺叙,或先铺叙后点题,或截取战争某一场面.  相似文献   

6.
颂体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到了柳永的手里,词成为他"颂主告神"求取功名的手段.这类词作在<乐章集>中主要可以分为"描绘地方美景,盛赞地方官员"和"高歌盛世图景,祈愿王朝伟业"两部分.从认识价值角度来说,它们是"文学化的历史";从艺术价值角度来说,它们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才在<诗品>中是一个关涉创作主体的核心范畴,也是钟嵘品评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大略说来,钟嵘主要从主体之才的多种形态和才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展开对才范畴的论述,这一论述体现了<诗品>"思深意远"的特点.它和刘勰的"才论"相得益彰,具有同样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中文译者众,当中数王佐良的译文无论在韵律上还是意象上都翻译得较为出色。对王佐良翻译的《西风颂》进行分析的论文很多,但皆从诗学的角度分析,论文试从阐释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解构王佐良翻译《西风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为后世留下了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西风颂》。然而,全诗在语言上的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和通篇采用的象征和寓意手法为译者翻译《西风颂》增加了难度和障碍。文章从"深度翻译"的理论角度研究江枫《西风颂》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并在"异化"和"归化"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深度翻译"的类别和实施策略,旨在促进深度翻译理论构架和运作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颂赞文为古代散文中的两种体裁,包括颂体与赞体.颂文又分正、变二体,正体颂文意在颂美神灵,变体颂文则转向称美人事.赞之一体取称赞之意,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史赞类意含褒贬,成就最高.南朝之颂多为变体,鲍照、江淹之作声名最显.鲍作着力于为帝王歌功颂德;江作则立足于托物抒怀.南朝之赞以范晔<后汉书>之作最为特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