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受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语文课程其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一味地割断语文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转变;二是语文教学中应重实践,多开展活动;三是树立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擂台     
一、下面是三条绕口令,请你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妈妈爸爸听,注意不要读 错闹出笑话来哟。 1.山顶上有座白庙,白庙里有只白猫,白庙外有顶白帽。白猫看见了白帽, 衔着白帽跑进了白庙。 2.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 搭,白又白来滑又滑。 3.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柱上七只灯,台上七盏灯,地上七块冰。 一脚踏了冰,拿扇扇了灯,用手拔了钉,举枪打了鹰,乌云盖了星。 二、下面是一条成语的前一部分,你能把后一部分补充完整吗?  相似文献   

3.
4.
"语文即生活"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它道出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改变为考试而教学,为教学而教学,眼里死盯教  相似文献   

5.
语文大赛场     
语文需要积累,需要想像,也需要方法。语文大赛场,帮你考验语文能力,挑战自己的知识积累。如果你热爱语文,那就快来参加吧!答案最准确、寄回最快的前500名同学,将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本期截止日期4月1日。!!!"!!!!!!"!!!"2006年3期一、填空(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____。(2)“完璧归赵”成语的主人公是____。“指鹿为马”成语的主人公是____。(3)人们常说“千年龟,万年鹤”,龟实际能活____。(4)荷花,又名___、芙蕖、___菱荷等,被人们称为“花君子”,历代文人墨客赞誉荷花的诗句有________(写出两句即可)。(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相似文献   

6.
傅载英 《广西教育》2007,(12A):39-39
“语文即生活”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它道出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改变为考试而教学,为教学而教学,眼里死盯教材,手中死捧教参的狭隘的语文观,高度重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改变以往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的问题,克服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在开放的课程体系思想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新课程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语,由于它的特殊性和广泛的涉及面,因而,在素质教育中它理应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这个责任又非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能完成。因此,语教学观念的更新,大语教育观的切入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只有树立大语文现,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和其它学科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中小学电教》2010,(4):152-153
<正>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的岁月印痕;语文,是时事报道中的传神描述,是运动赛场上的精彩解读;语文,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波银沙,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牛奶……面对如此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的语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功课,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一向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曾说:“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还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  相似文献   

13.
大语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它强调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大语观下的语教学,应以主体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实施开放式语教学。遵循兴趣性、实践性、综合性、可行性原则,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策略,开通学校小课堂,社会大环境双渠道,既立足课堂,师生共同学习,又注重课外实践,在生活中学语,在实践中求发展,从而促进语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借助于语言这个中介物质,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21世纪的前沿,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弊病,要探索出一整套的完备、科学、实用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个性的语文教学训练体系。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特色,正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惟一出路。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狭隘思想中走出来,换一种眼光看待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让语文教学具有它应该具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新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有意识转变角色,着力引导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堪称走向大语文的一条捷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却不尽人意,笔者试图从教师的角度,通过强化学习,纠正观念,明确意义;多角度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教与学;调整着眼点,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各个阶段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求解,以期与同仁一道走入大语文,享受大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中职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如何培养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应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应成为衡量当今中职语文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也只有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才能真正将中职语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教材顶礼膜拜,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世间事","螺蛳壳里做道场",仅仅围绕教材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师"教"之,心生倦怠,望而生畏;学生"学"之,兴味索然,疲于应付。"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不应以"本"为本,而应以"生"为本,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注重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补充、延伸、拓宽、重建、质疑和超越。"小语文"  相似文献   

18.
吴晓丽 《成才之路》2012,(29):15-I0010
正初看题目可能有点老调重谈,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实践多总结。如何提高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书籍,比如《现代散文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唐诗宋词》《史记》等,可见语文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观,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它强调的是听说读写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则主要是体现了它的读写功能,因为具有可检测性。读,也便转化为为写服务了,不检测朗读,只检测阅读理解和语文理解能力,而现代信息流程中的大语文观,则更多地包括现代交际功能,现代审美能力和现代人文素质三方面内涵。它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的知识要求,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语文教育作为汉语文化的基础科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伦理美德,同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升认知。所以,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丰富的文化涵养,能很好地促进语文价值观的培养。一、育德于文,打造情感共鸣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