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科学探究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课程中,安排了学生参与的许多活动和实验,而在进行活动和实验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实验研究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之.  相似文献   

3.
曹海娟 《科学教育》2005,11(5):49-50
我国的《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把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学生的科学素质如何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科学教师经常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3~6年级设置了《科学》课程。目前,已经进入全国各实验区的科学新教材大致有江苏教育出版社版(苏教版)、河北人民出版社版(河北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教育科学版),这几套科学新教材都在传播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靠一本教科书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  相似文献   

5.
王良继  何润伟 《物理教师》2005,26(9):9-20,2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介绍了PISA测试,并主要介绍了2006年PISA科学测评,其重点评价的领域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将四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作了定义;与PISA的评价理念有着类似的内涵,我国科学教育也要求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阐述了PISA对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评价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7~9年级)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必须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重要理念加以强调,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技能,又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1.课题。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2.设计思想。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新课堂。面向每个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解。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从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在此次课改中.我国首次为中小学生设计了科学课。其中.小学科学从三年级起始至六年级,中学科学从七年级至九年级,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可见,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高度统一的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目标纳人理科各科的课程标准中。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是,该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国外对科学素养的研究都一致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欧美多个国家的课程文件中,  相似文献   

1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评价目的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真正反馈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激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激情,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课教学低效性淡化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整体效益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既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科学课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呢?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生活和发展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已将STS教育和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一起作为科学课程的五个内容领域,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胡丽君 《中学理科》2007,(12):78-79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以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人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一些具体实践,发现活动式教学效果好.下面将我在科学课进行活动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生物课程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完成生物学科所要求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的学习中,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来培养学生.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科学的评价非常有必要.但长期以来,现行评价体系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课程的总目标是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去实施科学教学,不断探讨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