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按语:幕友又称幕宾、幕客、幕僚,民间俗称师爷,是清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佐助人员。清代官员多出身科场,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素非所习,遂自行延请精通刀笔、熟悉律例的幕友,办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幕佐治",甚至许多案件的判词批语,皆出自幕友之手。而幕友通过操办分管公事,为其主官出谋划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自省至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府中几至"无幕不成衙"。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对办事得力的幕友,可以保举入仕为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幕友操纵司法、上下其手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2.
幕友又称幕宾、幕客、幕僚,民间俗称师爷,是清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佐助人员。清代官员多数出身科场,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素非所习,遂自行延请精通刀笔、熟悉律例的幕友,办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幕佐治",甚至许多案件的判词批语,皆出自幕友之手。而幕友通过操办分管公事,为其主官出谋划策,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在自省至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府中几至"无幕不成衙"。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对办事得力的幕友,可以保举入仕为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幕友操纵司法、上下其手的重要资本,利用司法上的方便来获取额外的利益。清代为防止幕友通同舞弊、挟制逢迎、串通结纳,颁定律例,累下谕旨,整饬和限制幕友的选用范围、入幕年限等。现从馆藏宫中、军机处、内阁档案全宗中,编选有关乾隆时期整饬幕友的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及上谕档、题本等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清代契约性文书--关书着手,从其程式结构及用纸、送达与回拜、内容及性质四大方面探析了清代官幕之间的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关书中所透射出的官幕间的称谓、幕友的类别、幕友的束□和幕友的任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清代官幕关系及幕友这一类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幕友与官僚、胥吏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政权中的三维关系.幕友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救灾、水利、催赋、治安、司法几方面,在清代地方政权的维护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兰 《兰台世界》2008,(7):50-51
本文从清代契约性文书——关书着手,从其程式结构及用纸、送达与回拜、内容及性质四大方面探析了清代官幕之间的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关书中所透射出的官幕间的称谓、幕友的类别、幕友的束口和幕友的任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清代官幕关系及幕友这一类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宾兴"原指周代选拔人才的活动与礼仪,如文献记载"周礼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1]572清代,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路费、帮助其完成科举考试的组织,它们往往以"宾兴"为名,以合上古之制.江西的公藏机构中保存有不少宾兴原始资料,本文对这些资料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7.
李章程 《兰台世界》2011,(10):53-54
清代的幕友与官僚、胥吏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政权中的三维关系。幕友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救灾、水利、催赋、治安、司法几方面,在清代地方政权的维护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幕友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人事制度。清代的幕友,是地方统治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他们有专门的修养和独特的技能,因而是地方主管官员处理政事的得力助手,是地方政治的润滑剂,但同时也给地方政治带来许多弊端。清代幕友为主管官员处理事务的范围很广,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无所不包。本文拟从幕友从事的文书档案工作来说明他们在清代历史上的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9.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走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畸形的产物和附庸,但其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又因把持文档为谋利肥己之源,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严绍璗先生《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著录先生在日本多家藏书机构所见宋元善本古籍。这些书因出自先生目验,且著录体例颇善,读之令人可想见书籍原貌,甚益学界。书中著录日本尊经阁文库藏宋临安陈宅经籍铺刊本《宾退录》一部,称"此书在国内至清代则世上仅以写本流传"(第392页),大抵先生未访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而有此言。《宾退录》国图藏宋本(馆藏号7540)框高17.5厘米,宽12.9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著录为"宋临安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刻本",惟书中不见可确定此  相似文献   

12.
土家人勤劳朴实,民风淳厚.在他们生息的这块土地,古有"世外桃源"之誉,为世人所向往.清代长乐(今五峰)县训导潘炳勋,有一首[七律]<长乐风俗>赞道:"人情亦在五伦中,习尚由来略不同.婚礼隔霄宾济济,丧家三日葬匆匆.鬼迎新故初秋半,墓送香烟一岁终.岂但野人怀古意,更欣士类尚淳风."  相似文献   

13.
刘安石 《档案》2008,(3):21-23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趋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和附庸,但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又因把持文档谋利肥己、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而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篇介绍诗词中比较常用的有关婚姻和夫妻生活的典故.一、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晋太子子圉之妻)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杜预注:"匹,敌也."《释名》卷三《释亲属》:"夫妻,匹敌之义也."李百药《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秦晋称旧匹,潘杨有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日知录》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凌廷堪《礼经释例》称:"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质诸典籍,实有出顾、凌之外者。《辞源》"西席"条引《大戴礼·武王践阼》云:"师尚父端冕奉书而入,……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并以此为尊西之例。(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日西席。"亦以让西席之尊。《日知录》更引《新序》、《史记·赵奢传》、《田单传》、《淮阴侯传》、《王陵传》、《周勃传》、《田蚡  相似文献   

16.
简要描述了清代著名藏书家朱彝尊"藏书治学"的一些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7.
两宋词集之校勘,首推吴文英《梦窗词集》最难治,其次则是张炎《山中白云词》。经过清人朱彝尊、龚蘅圃、王鹏运、朱孝臧等人的校刻,张炎词集已臻于可读。今人吴则虞先生复以龚刻为底本,参校诸本,多有创见,但疑问仍有不少。笔者近期从王兆鹏师借得明抄本《天机余锦》复印件,知是书共收录张炎词132首(含重出2首,存疑4首)。由于四百年来一直秘藏民间,未为流传,故清代诸家及吴氏皆未能取观。细读之后,发现与水竹居  相似文献   

18.
宋永忠 《兰台世界》2016,(3):101-102
清代女性突破血缘的限制,积极参加捐设科举"宾兴"公益基金,成为地方社会资助科举的一道独特风景。这是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展示,也是女性"儒化"的表现。事实上,这是女性主体意识、家族尚义传统、国家和社会激励机制等多种因素耦合之果。  相似文献   

19.
业师与学友,不仅是一位学子追述母校时珍贵的记忆,而且是一所大学之"大"的精魂所在.<燕园师友记>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1版的再版修订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重印.与初版相比,本书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