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原始文稿形式记录了2011年《曹雪芹研究》主编对王蒙先生有关《红楼梦》研究情况的一次书面访谈,展示了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现状、文学与文艺评论的价值、脂评、《红楼梦》文本解读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浅谈《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凡例”的三个辩论点论及《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便使人想起有关“凡例”的三个逐次深入的辩论点。第一个辩论点:“凡例”是真是伪?1980年6月,冯其庸先生在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提交了《论(脂视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的论文,论证的中心意思为:《红楼梦》甲戌再评原本上并没有“凡例”,今存甲戌本上的这个“凡例”是后人伪造的。他的结论如下:“我认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其前四条是后加的,其第五条是就脂现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的回前评改窜的。‘凡例’伪造时代,最早大致不能…  相似文献   

3.
关于这个论题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我就不说了,只谈谈基本结论,作一简要论证.我是在六二年因受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影响而走上研红探曹之路的.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启发下,逐步弄清了《红楼梦》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作者和评者(批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脂砚重评石头记》的缘起内幕与写作及评注过程的.具体结论如下: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情僧录》的录者情僧,空空道人,即是书中说的“增删披阅者”曹雪芹;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脂砚先生”,“畸笏叟”,  相似文献   

4.
脂评本《红楼梦》运用了大量的绘画理论术语,在有效地阐释文理的同时,也增加了评点本身的审美色彩,这是脂评显著的艺术成就。脂评在继承前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更多的画论术语借用到小说评点,这与古人的诗性思维特征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脂评的成就依赖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以大观因为背景作为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曹雪芹“以文绘画”的文路,都为脂砚斋评点时能运用如此多的绘画理论术语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方法、新理论在《红楼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但学界往往囿于理论,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解读总有所偏差。白盾没有刻意套用理论,但他的红学研究却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作家、作品的本真。分析他获得成功的方法,并总结其对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方法、新理论在《红楼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但学界往往囿于理论,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解读总有所偏差.白盾没有刻意套用理论,但他的红学研究却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作家、作品的本真.分析他获得成功的方法,并总结其对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本文主要讨论脂评“新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院教师孙逊的新著《红楼梦脂评初探》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见于《红楼梦》早期抄本上的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是最早评论这部不朽巨著的珍贵资料。系统地探讨脂评,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孙逊的这本著作就是他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该书分“引言”“脂本、脂评和评者概述”“脂评价值浅探”“脂评糟粕批判”“脂评历史地位试论”等五个部分,这本25万字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任怡姗 《考试周刊》2011,(76):21-2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人情小说。张竹坡与脂砚斋分别对《金瓶梅》与《红楼梦》做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对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有很大的帮助,是研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评与脂评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张评与脂评进行对比,寻找其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脂评本自上世纪30年代胡适“发现”以来,一直被红学界认作研究《红楼梦》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可信的本子。但对脂评在《红楼梦》问世后一百七十余年方始“出世”,其真实性究竞如何,后人还是有权利质疑的。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一书对脂砚斋及脂评本的存在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奉脂评本为红学研究圭臬的人为保卫自己的“精神饭碗”和“研究成果”,必须作出有效的反应,否则己之研究成果当存在付诸东流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近几年,其它古典小说的研究及学术活动已稍觉沉寂,而《红楼梦》研究仍然是文学研究中“说不完”的热门。特别是关于脂评本的真实性、曹雪芹的祖籍与著作权等问题的激烈论争,为世人所瞩目,对红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红楼梦》的版本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个是一百二十回的程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虽然在传抄过程中有一些差错,也有一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皆具深意,本文联系脂评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贾姓,贾府五代男主人,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人物的姓名,说明《红楼梦》人物姓名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中文系教授白盾先生应省社科院与黄山书社之邀,编校新版红楼梦告竣。新版红楼梦有两大特色:一是以程甲本为底本,兼收其他版本优良部分(流行本均以脂本为底本)。二是破天荒地加上另一续作者程伟元的名字。后四十回续书由程伟元主持,高鹗是“分任之”的参与者。此项续书乃程、高二人所创造,历来只书高鹗名,不书程伟元名,实是红楼梦史上的一大失误,新版郑重恢复历史真相,亦当大惬人心。现征得白盾先生的同意,将新版序言,先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周汝昌曾评价《红楼梦》为:“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再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足见“红楼”文学价值之高昂、赏析意蕴之深切。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首次提出有关“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理念之内涵,《红楼梦》由此与高中学生深度结缘。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以学习任务群形式正式纳入课程体系,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遵从叶圣陶先生《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的读写互促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用常见的对学术著作评价的来评价林先生的《红楼梦符号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说这部论著是“红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或曰这部论著站到了“红学”研究的前沿等显然是笼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林先生的这部论著除了前边所述具有的学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第一部用文学符号学研究《红楼梦》的学术新著.这就是说,“红学”这一领域虽然被人研究了二百来年了,但至今仍有未被开垦的“处土地”,林先生是一个拓荒者,他的《解读》是当之无愧的新开发.林先生以其深厚广博的中国文化功底从文学符号学这一视角,全方位地论析了《红楼梦》,通过对作品中那些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及其编码的解读、阐释,为我们辟出一个到处是奇境胜景,满眼是灵山秀水的“红学”新境界.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评:林先生把文学符号学首次运用到《红楼梦》的研究中,不仅成就卓越,同时创立了“一种中华文化学的新型态”——“红楼”符号学”.  相似文献   

16.
●孙逊,194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金瓶梅>概说》、《董西厢与王西厢》、《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明清小说论稿》、《明清小说丛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专著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  相似文献   

17.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邱唐 《文教资料》2010,(5):16-19
本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以文化常识为佐证,以批判的眼光解读土默热先生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以元春这一人物形象为切入口,就元春的身份、封号、原型、判词、曲子、省亲情节等方面驳斥土默热先生的谬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以《红楼梦》原文为基础,尊重文本,以平民视角解读元春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正确解读,依赖于最接近于曹雪芹写作原意的版本。但是,从面世的11种脂评本看,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是因为曹雪芹前后修改多次,有的在过录中抄手添加删改,致使正文和脂砚斋等人的批注有很多讹误。红学家在校勘修订《红楼梦》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自己的文学观念、考证方法、主观意念、对主题理解不当的制约。邓遂夫校订《红楼梦》中的鸟名"鹡鸰"一词,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